揭秘:误导消费者三大消费假象

http://www.hebei.com.cn 2014-03-17 08:15 长城网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消费能力的提高以及健康意识的增强,现如今人们对衣、食、住、行的讲究也可以说是越来越多,越来越精。但是,在消费过程中,消费者总会无意间被一些消费假象所误导,有一些假象甚至是让你防不胜防。今天我们就用几个真实的案例告诉你--那些被误导的消费假象。

  假象一:有机食品真的就是有机吗?

  在宁波康谱园有机蔬菜农业基地,记者看到:一扎份量约为一斤重的青菜卖12元,而市场上普通青菜的价格则是每斤1-2元。工作人员说这里的青菜卖得贵是因为它是有机的。

  工作人员:这个是有机的,本身我们就没有用农药化肥,所以说执行的标准比较高。

  记者:有机是指什么?

  工作人员:就是种植的标准,不能用农药不能用化肥,但是肥料的话只能用有机肥。

  不过,当记者询问有没有经过有机认证时,工作人员坦白告知:过去有过认证,但现在已经过期了。工作人员说,要延续有机证书其实很简单,但实际上因为农场周边都是马路,他们根本做不到有机。

  工作人员:有机说实在标准比较高,还是达不到的,你看旁边离马路太近了。有机现在好像说花钱都可以买。

  记者:能买到但是你们做不出来的。

  工作人员:对,是买到,就是你要去认花点钱其实他也可以给你这个证。认证只要我们再去延续一下,我们同样很简单就可以下来了。

  按照康谱园工作人员的说法,有机蔬菜证书可以花钱买,但现实却种不出真正的有机蔬菜。宁波绿荟蔬果现代农业合作社负责人赵波说,这是因为市场上的有机食品都是由商业认证机构来认证的:

  赵波:实际上它毕竟只是商业行为,认证是以盈利为目的的,他也会想尽各种办法尽量让你过的。收费蛮贵的,它现在是按照一个品种一个季节收费。各个认证机构有差异,有的有五六万吧可能。

  真正的有机食品不仅要求整个生产和加工过程不能使用化学农药化肥等合成物质,还对生态环境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然而,一些认证机构在对农产品基地进行认证时,往往只看它在生产过程中是否按照有机食品的要求进行操作,但没有对环境进行认证。赵波指出,宁波有的蔬菜基地建在高速公路旁的依然拿出了有机证书。

  赵波:像我们宁波市某个品牌也叫有机蔬菜,它更多的认证是按照它是否按照有机标准在操作,但产品到底是不是有机的话,因为受气候环境影响,比如说雾霾天气,不可能是有机的嘛。

  假象二:洋品牌真的有着洋血统吗?

  如今说起品牌两个字,很多消费者对洋品牌情有独钟。各大商场里不少品牌都是清一色的外文商标,以服装品牌为例,记者在河北多地多个大型商场走访发现,这些样品牌大多来自欧洲,还有一部分来自日本和韩国。不过,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服装产地都是在中国。记者向售货员咨询,却听到了很多似是而非的说法。

  售货员:意大利的。

  记者:意大利的?你们这不写的深圳吗?

  售货员:代理的公司是深圳的。

  记者:就是中国生产的呗。

  售货员:不,我们这都是进口的。

  记者:这不写着生产企业是深圳吗?

  售货员:这是我们代理的牌子。

  还有些售货员直接就告诉记者,衣服是外国设计、国内加工,或者就是挂了个外国牌子而已。

  售货员:服装都是法国设计的,但我们基本上都是从国内采购原材料,在国内加工。

  售货员:只是挂的牌子,现在服装都这样,只是挂的国外牌子,在中国加工。

  那么,这些光鲜的"洋品牌",到底是如何摇身一变成为国际品牌的?一位在做服装生意的业内人士透露说,除了贴牌生产,有些品牌干脆就直接买成衣然后换标销售

  业内人士:我们的衣服有适合他的特色的,就把我们的各种服装挑进去,改他自己的标。

  随后,记者以注册服装品牌为由联系了一名专做商标代理的知识产权公司的工作人员。该工作人员表示,只要付出相应的代理费用,就可以让地道的中国品牌摇身一变贴上"洋商标"。

  工作人员:我可以帮你看一下哪个国家便宜一些,你选择一个便宜的国家去做,当然也可以申请意大利,意大利那边的查询费用是2900,然后申请费用是8600。就是要做服装品牌,然后这个服装要在国内销售,但是你们想申请一个国外的商标,这样就是可以做一个宣传,说咱们的品牌可能来自意大利或者来自那个国家,很多企业都是像你们这样操作的。

  假象三:扫描商品条形码辨别真伪靠谱吗?

  当前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许多消费者在选购商品时习惯用手机扫描商品条形码来辨别商品真伪及查询商品零售价格。

  消费者:应该是真的吧扫出来。

  消费者:真的吧,它上面显示的。

  消费者:主要是看到了再相信吧一般都是。

  不少消费者认为手机只要是扫描出来了,就一定是真货,但实际上这样的看法是大大的误区,根据合肥市工商部门提供的信息,实际上商品上的二维码和条形码只是代表了一串数字和图案,并不具有防伪性,而且复制起来非常容易。记者在合肥城隍庙市场里看到,不少兜售化妆品的摊位,都借助手机扫描条形码或者二维码在忽悠顾客:

  记者:这个怎么卖?

  摊主:这个十五,原价38块钱的。

  记者:那这个是假的?

  摊主:绝对百分之百真的,你搞条码搜一下都能搜得到。

  摊主向顾客兜售条码时表示,这都是化妆品店关门清货的产品,所以超低价促销,当顾客提出质疑的时候,摊主用手机对着商品条形码扫一扫,消费者发现,手机里突然出现了该商品的信息时,一般都不太会有质疑。

  摊主:这个二维码可以给你扫的。完美芦荟胶就扫出来了,正正规规的东西产品信息都很准确的。

  在一个大型的购物网站,记者输入关键词"条形码"进行搜索,发现条形码的相关系列产品品种非常繁多,浙江的一个位商家表示,想要仿冒做一个条形码出来非常简单

  商家:能做得一模一样吧条形码,有源文件吗?有源文件基本上没问题,如果要重新做文件那就会有区别,只要有,你就可以扫的出来。

  工商部门表示,条形码为消费者选购商品提供了一定的信息支持,但软件公司自行开发的扫描条码软件扫描结果只能作为参考。从条形码当前的技术现状来看,伪造、冒用、使用注销的商品条码、非法转让商品条形码的现象时有发生。因此,条形码在发挥产品追溯作用的同时,不是必然具有防伪的功能。

声明:长城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新闻纠错、新闻爆料联系方式:15511386191 QQ:648308142 。

关键词:误导消费者,消费假象,有机食品,洋品牌,条形码,辨别真伪

分享到:
打印 收藏本页
稿源:中国网
责任编辑:武亚宁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