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底防骗手册指南【盘点那些诈骗伎俩】
  近日,在南京一家饭店里,一桌客人用餐快结束时,一名“男服务员”拿着账单进入包间,收取了餐费。客人们离开饭店时,却被吧台服务员拦住要求结账。明明刚结帐,咋还要钱?饭店工作人员调看监控发现,一陌生男子先到吧台以加菜为名,要走了小票,再走进包间自称是饭店服务员,请顾客埋单。就这样,这位冒牌服务员骗走了客人914元餐费……央视曝出的这条新闻,引起热议。网友们看后纷纷表示,现在的骗子越来越“机智”了,简直防不胜防!不过,也有细心的网友发现,客人一没留意骗子没穿饭店统一服装,二没留意小票菜单,不是骗子聪明了,而是现在的人太大意啦!年底了,小编为您盘点2014年的频发骗术,一起提高警惕吧。 …[详细]
 
★诈骗伎俩★ ——“电信诈骗”  
【揭秘】2014年电信诈骗的10大新骗术 【揭秘】2014年电信诈骗的10大新骗术
  电信诈骗日益猖獗,据公安部统计,2013年电话诈骗发案30万余起,总涉案金额高达百亿。为了帮助更多人了解常见电信诈骗骗术,近日,360手机安全中心深度解析了2014年发生频率较高的十大电信骗术。让我们一起来拆穿骗局,看看骗子们都喜欢用哪些手段挖陷阱,实施诈骗。诈骗人员通常是假冒政府公务人员或公司员工,甚至利用改号软件,对实施诈骗的电话号码进行伪装,让用户难以识别。 …[详细]
 
河北省警方:谨防电信诈骗新伎俩
犯罪分子冒充银行工作人员,利用电话或手机短信方式发布提高信用卡信用额度的虚假信息,取得受害人信任后,通过电话或提供网络虚假链接方式骗取受害人身份信息、信用卡的卡号、密码、验证码等信息,进而盗刷受害人的信用卡。该手段极具欺骗性,那些急于提升信用卡额度的人极易成为侵害对象。警方提示,广大信用卡用户务必增强防范意识,保管好信用卡和身份证等个人物品,不要将卡号、密码、身份证号等信息资料轻易透露给他人。对于银行信用卡使用中不清楚的事项,应向发放信用卡的银行专门机构咨询,发现银行信用卡或密码遗失应当及时办理挂失手续。同时,切不可轻信任何有关信用卡的电话、短信或广告,一定要在核准确认后再作行动,交易过程中也要高度注意交易安全。 …[详细]
电信诈骗手法翻新 80后90后最容易上当
近年来骗子们手法不断翻新,不少人都觉得被骗是妇女和老年人的专利,但警方对近一年来诈骗案件数据的分析后竟发现,中招人群开始年轻化,在受骗事主中,80后、90后人群已日渐成为电信诈骗受骗者的主力。随着网络在我们生活中的影响越来越大,带来了更便捷的生活,还带来了网络骗子。在电信诈骗案件中,网络诈骗已经占了半数以上,而网络购物是网络诈骗的重头戏,电话通知事主出现异常,再一边洗脑一边“教”事主“付款”,事主没有仔细看,结果就是银行卡被划光。虽然人均被骗金额较低,但由于数量众多,骗子们拿到的“薪水”比电话骗、短信骗更加丰厚。在电信诈骗案件中,短信诈骗是比较“过气儿”的一种诈骗类型,受骗人数比其他两类少很多,但90后明显比其他年龄层被骗几率高,因为短信、手机使用频率高。 …[详细]
电信诈骗近期爆炸性增长 民众损失超百亿元
虽然公安等部门不断加大防范和打击力度,通讯信息诈骗却陷入“打不胜打、越打越多”的尴尬,当前信息诈骗手法翻新速度加快,发案数量急剧增加,范围覆盖全国,数百万、上千万甚至数千万元的大案屡有发生,诈骗数额屡攀新高。而若干诈骗团伙则呈现集团化、专业化操作模式。记者了解到,从最初的中奖、房租汇款,到网银升级、邮包藏毒、退税补贴,再到冒充公检法人员、冒充税务人员、伪造网上通缉令,通讯信息诈骗类型已扩展到数十种,并且从过去“乱枪打鸟、漫天撒网”向“锁定信息、精准下套”转变,骗术不断翻新,欺骗性更大,靶向性更强。 …[详细]
 
★诈骗伎俩★——“网络诈骗”  
央视揭秘四大新网络诈骗手段:网购有风险 央视揭秘四大新网络诈骗手段:网购有风险
  畅游网络要小心,诈骗手段在不断翻新,真假网店难以分辨,购物不慎就会被骗。专家支招网购:擦亮双眼,眼见不一定是事实。网络诈骗案件日益增多,并且花样百出,令人防不胜防。骗子网站数量破亿消费者稍有疏忽就容易落入陷阱,该如何净化我们的网络环境?说到网络安全,可能会有不少人马上能想到网银账户、密码被盗一类的问题。的确,通过网络进行木马盗号、利用网络支付进行诈骗的现象 …[详细]
 
谨防“双11”后网络诈骗 安全厂商揭3类骗术
刚刚过去的天猫“双十一”购物节,无线端成交量占比42.6%。然而,在全民狂欢的背后,多种病毒、木马程序也编织了一张“黑网”,试图将黑手伸向兴奋购物的“剁手族”。 据介绍,在“双十一”一周前,平均每天拦截到100多万次的虚假网站。360互联网安全中心发布的《2014年双十一中国网购安全专题报告》显示,“双十一”当天,360共拦截钓鱼网站攻击1.97亿次,相当于平时日均拦截量的2.05倍。专家提醒用户,网购过程中要按照电商网站或手机APP的正常流程操作,不要轻易点击第三方聊天工具中对方发来的陌生链接和文件,以免中毒。使用手机的过程中,一旦遇到闪退、APP莫名消失等情况,应在手机管理工具查看正在运行的程序,并立刻关闭不认识的应用。 …[详细]
互联网不良信息举报情况:网络诈骗活动猖獗
据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消息,10月,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接到公众有效举报共30199件次。其中,淫秽色情有害信息举报18096件次,诈骗有害信息举报8320件次,网络谣言有害信息举报515件次,暴恐音视频有害信息举报129件次,侵害网民权益等其他违反“七条底线”的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3139件次。网络兼职、虚假中奖等网络诈骗活动猖獗。经核查,举报中心通知百度、腾讯、新浪、优酷、天涯等网站删除色情链接3698条;通知搜索引擎服务商屏蔽淫秽色情内容关键词285个;通知网站依法处置网上传播淫秽色情和低俗内容的即时通讯账号418个,包括聚众组织在线色情表演、进行网络招嫖活动的QQ群、QQ账号、微信账号、陌陌账号等169个。对违法情节严重的账号,均于第一时间转交执法部门依法处置、落地查人。 …[详细]
 
★诈骗伎俩★ ——“诈骗老年人”  
现针对老年人骗局:电视购物和养生节目居首 现针对老年人骗局:电视购物和养生节目居首
  电视购物、养生节目、理财推销……如今针对老年人的骗局特别多。有人因此下结论,老年人就是容易上当受骗。但也有人说,这些老年人大多缺乏关注和关爱,空巢的孤寂使得他们甘愿“被骗”,因为只有推销员才肯花时间陪他们聊天。社会调查中心对8761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90.3%的受访者发现当下针对老年人的骗局非常多。究其原因,受访者认为是老年人难以分辨骗局,以及缺乏关爱。 …[详细]
 
免费体验引诱老年人上钩 千万别轻信推销
“惊喜:本公司推出某某医疗器械,包治各种疾病,可免费体验……”在类似宣传的吸引下,众多身患各种慢性病的老年人,早早地跑到体验店排队体验。而在免费体验了医疗器械的“神奇功效”后,不少老年人被诱导高价购买。记者从药监部门获悉,近年来,类似的“免费体验”骗局在各地频繁上演。对此现象,国家食药监局新闻发言人颜江瑛指出,其实这种免费体验是一种销售的方式或者服务的方式,更重要的是免费体验的背后,它销售的产品是不是经过许可批准的,是不是在它的宣传当中按照批准的宣传用词。而在这方面确实有所谓“美丽的陷阱”,有的商家打着免费体验的旗号,最后夸大宣传甚至是无证经销医疗器械。 …[详细]
天价保健品背后营销术:免费检测专骗老年人
一瓶60粒装的硒维胶囊价格高达1.1万元,推销人员百般花言巧语,许诺VIP可以1.4万元的价格购买两瓶;一盒号称日本进口的50粒装的纳豆胶囊,价格高达9600元,在“买一赠一”的诱惑下,王女士的老父亲日前花了2万多元买回了这些保健品。一段时间以来,媒体不断曝光保健品销售的骗术,可是仍有老年人上当受骗。专家表示,老年人信息渠道单一,容易轻信报纸电视上的权威人士,为不法商家提供了可乘之机,请来所谓的专家介绍“高科技产品”及“国际领先技术”。为了达到目的,商家往往先免费赠送、提供服务,利用老年人晚年孤独的心理,大打亲情牌,赢得好感后再“温柔一刀”痛宰下去,加上“托”的示范,老年人很容易上当受骗。 …[详细]
 
★应对诈骗★——“防骗攻略”  
3步防范电信诈骗:一分析二咨询三打110 3步防范电信诈骗:一分析二咨询三打110
  “电信诈骗的势头是越来越猛了,防一起案件比破一起重要,宣传口号不用太复杂,我推荐三步法,简单明了。”在昨天省公安厅通报打击行动时,警方做起了代言人,他说老百姓被骗巨额钱款,不少是终身积蓄,实在令人痛心疾首!蒋庆明一再让媒体宣传这个“三步法”——一分析、二咨询、三打110。所谓的多分析,就是在接到、收到人员不熟、情况不清,涉及到转账汇款的电话、短信、微信、邮件及广告 …[详细]
 
网购防骗攻略:警惕付款不成功的猫腻儿
网购防骗攻略:警惕付款不成功诈骗。严防钓鱼网站。消费者应选择自己经常购买、全国知名的电商平台网购,不要在陌生网站购物。慎扫可疑二维码。不少二维码链接木马病毒的下载地址,扫描后手机会自动下载和安装,且在后台终端运行,窃取用户信息。网购别“脱网”。比如,淘宝网上有各类网店,其交易安全是由支付宝、“旺旺”加以保障的,购物时就不要脱离支付宝、“旺旺”。使用支付宝或货到付款。比如,在淘宝网购物应通过支付宝交易,拒绝在任何其它链接网站付款,消费者也可以选择货到付款。网购注意保留凭证。注意保留聊天记录、交易记录,截屏交易网页。一旦出现纠纷,及时向工商部门或消费者协会投诉举报。发现被骗尽快报案。  …[详细]
警方提醒:春节期间谨防五类网络诈骗
网络诈骗犯罪危害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且往往给广大群众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警方提醒,春节期间应谨防5类网络诈骗:一、网上购物诈骗。犯罪分子通过创建的电子商务网站或利用虚假的身份信息,在知名大型电子商务网站进行注册,然后以虚假内容吸引网上消费者。犯罪分子会要求购买者预付货款或邮寄费、保证金等,在收取众多汇款后,诈骗者不提供商品或者干脆“网上蒸发”。二、网上订机票诈骗。犯罪分子在大型旅游网站、门户网站等虚设某某航空公司网上订票服务,假借各航空公司名义在网络上发布虚假机票打折信息。以低廉的价格诱使受害人拨打网上预留的电话,当受害人与其联系时,即提供一个账号,要求先汇款才能寄机票。受害人通过银行汇款后,犯罪分子以各种理由推脱不邮寄机票。 …[详细]
年底钓鱼微信多“防骗微信”实为骗人眼球
近日,一条“防诈骗微信”在朋友圈热转,但记者多方求证后发现,它本身就是一条为了吸引流量的“诈骗微信”。电信运营商和公安部门证实,年底防诈骗进入高峰,不少电子信息平台利用网友的心理传播了大量防止诈骗的信息,但相当一部分是借违规操作达到“涨粉”或者提升阅读量的钓鱼微信。移动和联通分别证实,微信朋友圈里的“通过电话方式连接到SIM卡盗取网上银行卡密码并复制SIM卡”从技术上看是无法实现的,手机SIM卡的安全性保证了其信息不会通过电话方式被复制;另外,通过电话方式无法将数据传输出去。 …[详细]
 
 
往期回顾
 
 
改签机票诈骗 银行卡中存款被骗走
克隆微信账户诈骗 标备注名免上当
网银诈骗:网上交易动态码不能泄露
警惕:10086积分兑换现金等电信诈骗
河北公安厅通报四网购诈骗典型案例
信用卡诈骗新招:假冒银行号码钓鱼
社保电话诈骗翻新 谨防假12333诈骗
乘机时需警惕“航班取消”短信诈骗
车险诈骗案:揭秘常见七招骗保手法
河北警方通报网络安全:QQ诈骗榜首
 
相关专题
 
 
【专题】解析食品安全法修订草案
【专题】解析食品安全法修订草案
【专题】治理餐桌污染 保障食品安全
【专题】治理餐桌污染 保障食品安全
【专题】十日谈:“双11”网购狂欢节过后
【专题】十日谈:“双11”网购狂欢节过后
【专题】揭秘“微信”那些猫腻儿
【专题】揭秘“微信”那些猫腻儿
 
 
联系我们

  电话:0311-89250856
  出品: 消费维权频道
  责编: 武亚宁
  如果您有好的话题或建议,可以联系我们,小编QQ:165693449。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监督我们 | 举报平台 | 建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