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造谣传谣都要负法律责任

来源: 新华网 作者: 2015-01-30 14:04:12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1月26日,由中国人民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主办的“利用互联网损害商业信誉、商品声誉违法犯罪问题”学术研讨会在中国人民大学召开。

  来自各级公安机关、司法部门的专家,与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家检察官学院等学术科研机构的学者,与腾讯、安利等公司、企业的代表共同出席了研讨会,就打击网络谣言的法制建设、行政监管、移动互联网平台自律、企业应对手段等热点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中国人民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刘明祥教授表示,大量网络谣言在社交媒体平台泛滥流传,混淆误导公众视听,同时也严重干扰了企业正常经营、损害了企业正当利益、扰乱了市场经济秩序,最终也会损及消费者利益。另一方面,网络谣言泛滥也给政府监管和现行法律适用带来新的挑战。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李奋飞副教授建议,目前有关各方特别是网络服务提供商如腾讯等,对于其平台上屡次造谣、传谣公众号的监管应该更快更有效,以防止谣言负面影响蔓延,为受到侵害的企业提供及时、有效的解决措施。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的孟雁北副教授提出,市场经济下的网络信息传达,在保持自由度的同时,要注意商业性言论自由的保护与限制之间的平衡,要注意公众知情权与商业信誉、商品声誉保护之间的平衡。

  参会企业代表、安利(中国)公共事务总经理翟明翯介绍,由于竞争对手没有底限的恶意竞争,安利一直是某些企业甚至非法传销人员攻击对象。同时,作为知名企业,安利的谣言也被一些运营公众号大肆转发,并冠以耸人听闻的标题。在互联网上、特别是微信中,有关安利的谣言很多,网络谣言使安利的客户服务热线问询量激增,不少消费者、营销人员打来电话询问相关情况,甚至直接要求退货,给公司正常运营带来了很多困扰。

  但是,安利面对网络谣言,也并非束手无策。近来安利综合使用向微信投诉、起诉传谣微信公众号、与自媒体直接沟通、通过各种途径积极辟谣等渠道和手段,在企业反击谣言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

  例如,安利积极与腾讯法务部及微信监管平台沟通,以确凿证据证明蛋白粉转基因、净水器致癌、老板死了等均属彻头彻尾的谣言,截至2014年12月底已申请微信平台删除微信公众号谣言5000多条。当然,相关谣言删除时效也有待提升,而且现在每天还有相同内容的谣言不断产生,可见网络防谣治谣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在司法救济方面,2014年10月,安利(中国)将一刊登两篇安利谣言文章的微信公众账号告上法庭,象征性索赔一元并要求其道歉。这就是引起很大反响的全国首例微信传谣诉谣案。最终经法院调解,双方达成协议,账号运营者删除其发布的谣言文章,在其微信公众账号发布道歉信,并向安利公司支付了1元人民币的赔偿金。

  有关部门专家表示,作为企业还可以多角度、多层面采取司法救济。另外,呼吁政府加紧完善相关互联网违法行为治理的法律法规体系建设。

声明:长城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新闻纠错、新闻爆料联系方式:15511386191 QQ:648308142 。

关键词:传谣,谣言,安利,微信,公众号

责任编辑:武亚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