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进一步充实北京市民菜篮子,提升京津冀三地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16日下午,在深化京津冀食用农产品产销衔接协作机制建设推进大会上,天津、河北种养殖基地(合作社)与北京市批发市场签署《食用农产品“场地挂钩”供应保障协议》,为三地食用农产品生产经营者搭建互通互助、互利共赢的对接平台。
据中国经济网记者了解,2016年,京津冀三地围绕食品药品安全区域联动协作机制建设、食品领域全产业链追溯以及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供应等方面签署了4项合作协议,食药、农业、畜牧、水产养殖等监管部门密切配合,鼎立协作,积极为三地食用农产品生产经营者搭建平台,推动建立畜产品、蔬菜、蔬果等农产品“场厂挂钩”机制,在食用农产品产销衔接、协同监管等方面,不断取得新的突破和进展。
会上,北京市食品药品监管局食品市场监管处处长李江介绍,2016年推行的“场厂挂钩”制度主要针对牛羊肉食品安全保障及供应。本次签订的“场地挂钩”协议主要从生产种植源头上为食用农产品提供了食品安全保障基础。目前已初步选定河北省及天津市具有一定工作基础、食用农产品生产供应量较大的种植基地、贸易商、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等作为产地准出试点单位,与北京丰台区农产品批发市场签定协议。以水果、蔬菜为两地产销衔接试点的品种,先行进行产销对接。
李江表示,今后京津冀将共同研究确定食用农产品产地证明样式、京保食用农产品购货凭证样式、快速检测报告样式及两地互认的第三方检测机构名单,实现合格证明文件制式和快检数据互认,减少重复检测,实现快速入市。
北京市食品药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局长丛骆骆表示,今后三地将继续探索在京津冀建立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完善全程风险可控的监管制度;不断深化食用农产品产销衔接试点的区域和品种范围;探索建设京津冀一体化婴幼儿配方乳粉、畜禽产品、水产品食品安全物联网主体信息互通与共享数据库,编制统一的京津冀地区婴幼儿配方乳粉、畜禽产品、水产品食品安全物联网追溯标准规范,通过采集、整合京津冀地区养殖基地、食品生产企业及食品流通企业各个环节的追溯数据和监管数据,构建食品安全物联网追溯信息互通与共享数据库,实现进京食品的全过程追溯体系。同时还将继续积极推进互派执法人员开展异地飞行检查,共同把好安全关口;加大案件查办合作力度,共同打击食品药品违法犯罪行为;加强信息共享,互通食品检测和产品下架退市等风险管理信息等措施,在推动三地食用农产品产销衔接,协同监管方面取得更大成效。
据了解,从2016年至今,来自津冀两地约120个农产品品种供应北京,累计交易量约368万吨,交易额近176亿元。随着进一步推进“场地挂钩”、“场厂挂钩”,北京市民的菜篮子将会越来越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