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红肉越多,死亡风险越高吗?是的!
近日,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青年研究员郑琰和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团队合作,利用大队列人群近20年的动态饮食数据,分析得出结论:
八年内平均每天增加至少半份红肉摄入(相当于14g加工红肉或40g非加工红肉)的调查对象,在接下来八年内全因死亡风险增加10%。加工红肉(如培根、热狗、香肠、腌肉等)的摄入量增加与死亡风险增加更加显著相关。
此外,当用健康食物(如鱼类和坚果等其他富含蛋白质的健康食物、全谷物、蔬菜)替代等量红肉摄入时,可降低长期的死亡风险。
该研究成果于6月12日,在线发表于世界四大综合性医学期刊之一——《英国医学杂志》,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对该研究也进行了报道。郑琰为该文的第一作者,哈佛大学教授胡炳长(Frank Hu)为该文的通讯作者。
红肉(如猪牛羊肉等哺乳动物的肉,其在烹饪前呈现红色)因其营养和美味在我国当今的膳食结构中具有重要地位。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显示,1989—2000年间国人的肉类摄入量增加了56%,且在2000年后仍有持续增加。
“国内外已有的流行病学研究结果都表明,较高的红肉摄入总量会增加冠心病等慢性代谢性疾病和结直肠癌等部分癌症的发病和死亡风险。但在一定时间内改变红肉的摄入量,或用其它健康食物来等量替换,是否能够促进健康、延年益寿,仍缺乏相关研究证据。”
郑琰表示,本次研究已经矫正了年龄、体力活动水平、饮食质量、吸烟状况或饮酒量等混杂因素的干扰,从而客观分析了红肉摄入的长期变化情况与死亡率的真正关联。
如果减少红肉摄入,用增加健康食物摄入来长期替代等量红肉摄入,是否能促进健康呢?在本次研究发现,在各种健康食品替代等量红肉,都能降低死亡率。其中,如八年内每天鱼类或坚果等量替代一份红肉摄入,此后八年的全因死亡率可降低17%和19%。
郑琰表示,虽然研究数据来自美国的临床从业人群,但鉴于我国居民的饮食结构在不断西化、人均红肉摄入量持续增加的现状,该研究结果也将为优化我国国人的饮食结构、提高全民健康水平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