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3日,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挂牌成立。机构改革以来,省市场监管局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河北工作的重要指示和关于市场监管工作的重要论述,认真落实机构改革重大部署,紧紧围绕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探索市场监管“六大体系”建设,取得初步成效,各项工作迅速走上正轨,全省市场秩序平稳向好,市场监管领域未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重大安全事件。
构建法规制度体系,夯实基础
法规制度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的特点。省市场监管局坚持把构建法规制度体系作为提升治理能力的重要基础。
梳理现行法律法规。梳理涉及市场监管法律34部、法规66部、规章228件,制定过渡期的市场监管业务规范文件50余份,印发全系统学习执行;出台《关于改革和完善疫苗管理体制的实施方案》《关于深化改革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若干措施》,发布《河北省奥林匹克标志保护规定》;《河北省食品添加剂亚硝酸盐安全管理办法》列入2019年立法计划;编撰《河北省中药材标准》《市场监督管理行政处罚程序暂行规定理解与实务》,分别由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中国工商出版社出版。
建立内部运行规章制度。先后制定《党组工作规则》《省市场监管局工作规则》;出台公文运转、干部人事管理、财务管理、应急管理、信访管理、机关党建等38项机关运行规章制度;制定直属事业单位管理相关制度,确保靠制度管人管事管权管作风。
合理明确内部职能。打破原有部门格局,重新进行职能、机构、资源优化组合。坚持人员力量向业务处室倾斜,整合后业务处室占80%,业务人员占79%,实现一类事项由一个部门统筹、一件事情由一个部门负责。法规制度体系的构建,为转职能、提效能打下良好基础。
构建监管责任体系,落实职能
围绕“从农田到餐桌、从实验室到临床、从标准到使用”,构建全链条市场监管责任体系。
明确“16742”工作思路。一个统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六个坚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持高质量发展、坚持“四个最严”要求、坚持风险防控、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七项工程:实施质量提升、食品药品安全、市场信用管理、数字市场监管、市场环境净化、人才培育、基层建设提升等七项工程;四个实现:实现市场有活力、竞争有秩序、发展有质量、安全有保障;两个提升:提升市场监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提升人民群众满意度。
明确“4+1”工作任务。优化发展环境:主要是营造宽松便捷的准入环境、公平有序的竞争环境、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推进高质量发展:主要是强化质量基础、质量监管、质量提升;守护三个安全:主要是保障食品安全、药品安全、特种设备安全;强化综合执法:主要是打击市场领域违法违规行为;加强队伍建设:主要是加强政治建设、作风建设、法治建设、廉政建设、人才队伍建设等。
厘清工作职责。梳理市场监管行政许可事项24项,行政强制事项24项,行政监管事项159项,行政处罚事项405项,划分省市县三级事权;建立市场监管法律法规、行政许可事项、行政监管事项、行政强制事项、行政处罚事项、行政许可服务事项“四办”等六个清单,对权力事项、实施依据、运行流程等予以细化;明确省食安办、省质量强省办、省双打办各成员单位工作职责,促进工作落实。
实施“七项工程”。每项工程都配套工作方案、明确任务目标、细化责任分工,目前正在有序推进。“七项工程”的实施,运用了项目管理理念,使工作可量化、可评比、可考核,为转职能、提效能搭建了平台载体。
构建风险防控体系,严守安全
把构建风险防控体系作为提升治理能力的有力抓手,坚持预防为主、风险管理、综合施治。
开展隐患大排查大整治。建局伊始,即在全系统部署开展隐患排查“百日攻坚”行动,排查生产经营单位700586家,排查隐患80964个,整改78554个,整改率97%;对食品、药品、特种设备、区域产品质量等十个方面的问题隐患建立台账,动态监控,将风险隐患排查制度化、经常化。
开展专项整治。与省纪委监委党风政风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合部署“山寨”食品和非法渠道购销药品损害群众利益问题专项整治;开展整治“保健”市场乱象百日行动,我省立案数居全国第三,罚没金额居全国第一;开展“三无电梯”、危化品、液化气瓶等专项整治行动,切实保障公众安全。
开展区域整治提升。将隐患问题较多的电线电缆、羊绒制品、散装白酒、童车、箱包等11个县(市、区)5个特色产业列入省级整治重点;围绕“百强百业”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目标,对固安县等25个产业特色明显的区域实施标准质量对标,确保“整治守底线,提升有水平”。
加强风险监测和监督抽检。2019年安排省以上风险监测6954个批次、监督抽检32485个批次,开展13个药品品种的非标检测,基本覆盖市场监管领域全产品、全产业链。
强化日常监管。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已组织全省随机抽查3239次,抽查检查对象7万余户。在国家总局召开的全面推行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会议上,我省和福建省介绍了经验做法。
持续打击违法犯罪。进一步完善行刑衔接机制,持续加大违法犯罪打击力度,先后处置了“华林”传销、日化品假冒、瘦身线缆等案件,共查办市场监管领域各类案件2983起,移交司法机关30起。在全国打击侵权假冒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我省作典型发言。风险防控体系的构建,织严织密了“守底线、保安全”网络屏障。
构建信用管理体系,创新监管
把构建信用管理体系作为提升治理能力的治本之策,积极探索、创新实践。
健全信用信息归集机制。完善全省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归集共享的数据标准,加强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河北)应用和管理,构建省、市、县三级互联互通、开放共享的全省市场主体信用管理综合应用系统。截至目前,50个部门共归集涉企信息4265万余条。
探索市场主体信用评价管理。综合市场主体登记注册备案、行政许可、监督抽检等各类信息,探索建立市场主体信用管理指数模型,设计符合实际的信用指标体系,不断推动信用监管向纵深发展。
强化失信联合惩戒。建立健全全省市场监管部门企业经营异常名录和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管理制度,加强协同监管和联合惩戒,促进失信联合惩戒措施落地实施。目前,全省10.83万户企业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1.36万户企业被列入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对“老赖”实施任职资格限制4.5万人次。“一处违法、处处受限”的信用监管格局正在形成。
构建技术支撑体系,提升水平
坚持把现代科技与市场监管深度融合,提供支撑、全面提升。
强化数字市场监管。制定《河北省市场监督管理信息化建设指导意见》,使全省系统信息化建设有章可循;基本完成“数字市场监管”顶层设计,包括市场准入、市场监管、行政执法、政务服务、综合管理、质量基础设施、法人库应用管理和电子营业执照认证管理等8大业务平台,内含22个子系统;整合优化OA功能,开发一体化聚合平台,实现省市县三级随时随地移动办公。
提升检验检测和科研能力。制定并实施《推进全省检验检测机构能力提升促进检验检测行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对全省1991家获证检验检测机构进行“全覆盖”监督检查和能力验证考核,打击“检验乱象”,杜绝假检验、假报告;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省局直属检验检测机构规范管理的实施意见》,规范所属技术机构检测行为,发挥技术支撑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加强科学研究和创新团队建设,争创食品综合监管技术国家市场监管总局重点实验室、中药材市场质量监测研究国家药监总局重点实验室、能源计量检测技术省级重点实验室,力争用3到5年,建成1至2家国家重点实验室。
夯实质量基础设施。强化标准、计量、合格性评定工作,加快保定英利光伏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建设步伐,积极争取筹建唐山中车高端装备制造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向有关部门提交了建设“雄安新区国家质量基础设施研究基地”建议;石家庄市获评第三批全国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建设重点城市,3年内将获国家1.5亿元经费支持;启动中国(河北)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申报工作,先后签订京津冀知识产权服务品牌机构合作协议,就推进知识产权强省建设召开新闻发布会。用技术服务“三件大事”,服务高质量发展。
构建人才队伍体系,增强发展动能
千秋基业,人才为本。省市场监管局把强化人才队伍建设作为提升治理能力的动力源泉。
机关建设风清气正。新组建的市场监管局由多个部门整合而来,比任何时候都需要统一思想、凝聚人心。建局伊始,在全局明确“三个树立起来”:把理想信念树立起来、把纪律规矩树立起来、把好干部标准树立起来;向全局承诺:没有比踏实工作、敬业奉献还快的晋升路径,没有比相信组织、依靠组织还硬的“天线”“后台”,没有比老实本分、忠诚担当还正确的自我设计。坚持用人导向,加大干部交流,机关正处级领导干部交流任职比例达49%,提任了一批科、处级干部,特别注重年轻干部的培养使用,促进了融合、激发了干劲,营造了勠力同心、奋发作为的良好氛围。
廉政建设警钟长鸣。印发《2019年全面从严治党和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要点》;建立每季度联合驻局纪检监察组召开纪检监察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开展集体廉政谈话,开展全系统廉政和作风明察暗访,开展机关干部军训,建设廉政教育长廊,将廉政教育贯穿全程,警示全局干干净净做事,清清白白做人。
人才建设紧锣密鼓。实施人才培育工程,提出建设执法办案、检验检测、审评认证、法律法规和科技创新5支人才队伍;初步建立了各类人才管理库,培训专业技术人员3100余名;向省政府提交了《关于加强全省食品检查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的实施方案》,初步研究了支持鼓励技术创新、科研创新的办法、路径等,以人才建设促事业发展。
下一步,省市场监管局将在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努力打造一支秉承正义、精通业务、恪尽职守、服务人民的市场监管队伍,为新时代全面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而不懈奋斗。(马彦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