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防疫物资和市场秩序专项整治工作安排部署以来,河北扎实推进专项整治工作,省市场监管局牵头与省发改委、省工信厅、省公安厅、省商务厅、石家庄海关、省药监局组成联合整治工作小组,突出全种类、全过程、全方位综合整治,制定整治方案,建立信息沟通和反馈机制,细化工作措施,有序推进专项整治各项工作开展。目前,专项整治工作进展顺利,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全面开展防疫物资企业排查。全面梳理我省医用口罩、防护服、呼吸机、红外体温计(额温枪)、新型冠状病毒检测试剂等5类防疫物资及其重要原辅料生产企业情况。截至目前,全省现有医用口罩生产企业88家、医用防护服生产企业17家、呼吸机生产企业1家、红外体温计(额温枪)生产企业5家、新型冠状病毒检测试剂生产企业1家。已对49家医用生产企业进行了排查。其中,已停产5家不具备生产条件企业,已责令整改27家不符合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企业。我省现有非医用口罩生产企业201家,已排查企业635家次,开展风险监测、监督抽查141批次,发现并督促企业整改问题136个,指导规范帮扶企业188家。
全面加强防疫物资产品质量抽检。持续加大对新注册的产品和新批准的企业的抽检,加大对各种信息提示风险较高产品的抽检力度。截至5月底,已完成103批的医用口罩、医用防护服、红外体温计(额温枪)、新型冠状病毒检测试剂等产品的抽样送检任务。省药品医疗器械检验研究院已出具产品检验报告56份,其中不合格报告2份。开展非医用口罩产品省级抽查,共抽查唐山、邯郸、廊坊、秦皇岛、定州和雄安新区等地49批次产品,其中生产领域抽查32家企业生产的32批次产品,流通领域抽查17家企业销售的17批次产品,并依标准对吸气阻力、呼气阻力、甲醛含量、口罩带及口罩带与口罩体的连接处断裂强力、过滤效率等项目进行了检验。
全面加强出口防疫物资监管。出口环节严格单证审核,包括医疗防疫物资注册证书和企业声明、产品规格、型号等与注册证书的符合性。强化现场查验,发现异常彻底查验,必要时抽样检测。加强后续处置,对不符合相关质量标准的出口医疗物资按规定进行相应处置。石家庄海关口岸在现场查验环节查验出口防疫物资34批,主要出口防疫物资有非医用口罩、呼吸机、医用防护服等,发现异常的出口防疫物资共计3批,其中,对企业无法提供医疗器械注册证的呼吸机不予出口;对品牌申报错误、实际货物与随附证书相符的口罩改单放行;对不能提供有效CE认证证书的口罩不予出口。
全面规范认证检验检测行为。积极开展认证领域专项整治,针对虚假认证、买证卖证等问题,加大认证监管力度,严厉打击涉及防疫用品领域的认证违法行为,提升认证活动的规范性、有效性,不断规范认证市场秩序。截至目前,全省共排查口罩、防护服等防疫物资生产企业277家,排查认证领域问题线索61个,已办结1起,立案1起,移交53起。严格落实认证机构主体责任,集中约谈省内20家认证机构,就落实主体责任、规范认证行为提出要求,并指导签署《河北省认证机构行业自律倡议书》。
全面查处各类违法犯罪行为。畅通举报热线,专项整治工作开展以来,全省12315系统共收到涉及防疫物资产品质量问题投诉举报信息423条,其中假冒伪劣口罩的投诉举报406条,对群众举报的防疫物资产品质量和价格问题,迅速核查,依法处理。严厉打击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等质量违法行为,打击囤积居奇、哄抬价格等价格违法行为,打击防疫物资领域制售假劣商品、非法经营等违法犯罪活动。截至目前,全省共立案2264件,行政处罚3821万元,其中,价格类处罚1690万元,防护产品类1124万元,药械类处罚42万元。各部门积极开展联合执法,公安机关根据线索,成功破获了张某某等人制售伪劣口罩系列案,专案组辗转7000余公里,彻底斩断产、供、销伪劣口罩四层犯罪网络,抓获犯罪嫌疑人7名,查扣假劣口罩8000余个,涉案金额300余万元。
全面提升服务市场主体水平。积极主动靠前服务,深入了解企业生产经营面临的实际困难和政策诉求。省市场监管局围绕《医用防护口罩技术要求》《日常防护型口罩技术规范》等国家、行业、团体标准开展了比对分析,为口罩生产企业提供参考借鉴,帮扶企业提升质量标准。省工信厅突出惠企政策落实,“线上线下”协调联动为工业企业送政策、解难题、疏堵点、增信心,帮助全省1.3万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渡过难关。省发改委围绕“疫情防控+推动复工+支持政策+精准服务”,研究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通过搭建政策、资金、用工支撑平台,加强包联帮扶,为企业排忧解难办实事。省商务厅联合外贸综服企业、阿里巴巴与部分医疗物资出口企业,举办了医疗物资出口专题对接活动,及时向企业推送美国加州和洛杉矶提供的医药物品采购清单。(马 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