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的计量

2021-04-27 16:55:00 作者: 来源: 河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分享:

序言

计量是实现单位统一、量值准确可靠的活动。中国古代以度量衡(长度、容量、重量)和时间为主要内容的计量技术,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父系氏族社会,度量衡和计时已是农业文明的基础。此后,历朝历代更替必重整度量衡,度量衡成为国家治理和促进社会进步的重要技术基础。

随着社会的发展,特别是现代科技的进度,计量已经从原来的度量衡和时间计量,发展到现在的十大计量,长度、热工、力学、电磁、无线电、时间频率、声学、光学、化学和电离辐射等,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并且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进步。

3世纪,中国进入了三国时期(220-280)。这个时期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复杂,斗争激烈,战争频繁,社会长期处于分裂状态。此阶段的度量衡制度仍为汉制,但也有一些重要人物对度量衡发展做出来了积极的贡献。如刘徽在《九章算术注》中,对新莽时期的一斛与魏朝一斛进行比较。

曹冲称象

有一次,吴国孙权送给曹操一只大象,曹操十分高兴。曹操对大家说:“这只大象真是大,可是到底有多重呢?你们哪个有办法称它一称?”大臣们都纷纷议论开了。大臣们想了许多办法,一个个都行不通。可真叫人为难呀。这时,曹冲说他有办法,只见他趴在曹操耳边,轻声地讲了起来。曹操一听连连叫好,吩咐左右立刻准备称象,然后对大臣们说:“走!咱们到河边看称象去!”众大臣跟随曹操来到河边。河里停着一只大船,曹冲叫人把象牵到船上,等船身稳定了,在船舷上齐水面的地方,刻了一条线。再叫人把象牵到岸上来,把大大小小的石头,一块一块地往船上装,船身就一点儿一点儿往下沉。等船身沉到刚才刻的那条线和水面一样齐了,只要把船里的石头都称一下,把重量加起来,就知道大象有多重了。

刘徽

刘徽(生于公元250年)山东人,中国古代伟大的数学家。他的杰作《九章算术注》和《海岛算经》是我国最宝贵的数学遗产。刘徽是世界上最早提出十进小数概念的人,他正确地提出了正负数的概念及其加减运算的规则。提出了“割圆术”,并用“割圆术”求出圆周率π为3.14。刘徽在割园术中提出的“割之弥细,所失弥少,割之又割以至于不可割,则与园合体而无所失矣”被视为中国古代极限观念的佳作。

关键词:计量责任编辑:刘春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