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洋品牌“双重标准”须内外兼治

http://www.hebei.com.cn 2013-01-07 15:35 长城网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北京市工商局日前对外披露,针对某跨国企业在中外实行“双重标准”,该局开出了首张罚单。这位不光彩的“尝鲜者”,乃大名鼎鼎的耐克体育公司。

  据报道,耐克公司一款在国内售价达到1299元的高端篮球鞋,主要卖点之一是足跟和前掌的双气垫。然而,同样的宣传、比国外还贵500多元的价格,中国消费者买到的球鞋却只有一个气垫。尽管耐克公司在工商局立案后,立即声明愿为消费者退货,但考虑到其奉行“双重标准”,侵害中国消费者权益,工商局仍对其处以487万元罚款。

  且不论经济处罚能否让耐克公司感到一丝“肉痛”,重要的是,此乃国内工商部门第一回对“双重标准”明确绝不姑息的态度。从这个意义上说,这张“双重标准”罚单开得比较“爽”,起码起到敲山震虎的作用。

  当然,单单对耐克“开刀”远远不够,瞧,雀巢奶粉碘超标、强生婴儿用品“含毒”、丰田汽车“召回门”、沃尔玛销售假冒“绿色猪肉”、阿迪达斯服装残留有害物质、SK-II化妆品含有违禁成分、“立顿”袋泡茶农药残留多达17种、多乐士涂料向中国“特销”以次充好的低端产品……层出不穷的案例,足见国内消费者几已成为洋品牌的“小白鼠”,受“双重标准”之苦实已久矣。

  对此,国人一直纳闷,为何诸多在国外遵纪守法、视企业声誉为生命的跨国企业,一旦来到中国就会迅速“变坏”,不约而同地在商品质量、售后服务等方面实施“差别政策”?据多方调查,洋品牌缺乏自律、国标过于宽松、监督执法不严、违法成本过低等,都是造成国内消费者屡屡成为“冤大头”的症结。当然,这些外在因素都是显而易见的。但不可忽略的是,我们自身存在的一些内因,其实同样助长了跨国企业敢于在华设置“双重标准”的底气。

  一则,不少国内企业本身就在生产和销售标准上“厚外薄内”,即出口的商品标准高,质量好,而内销的商品标准低,质量差。君不见,但凡商家设置专柜,挂起“出口转内销”标牌,纵然库存量不多,仍常能引得客流如织,原因就在于百姓皆有“经验”,知道国内企业生产的产品,绝对是“出口型优于内销型”。这难免也在无形中给洋品牌带来“启示”,认为国人生来就是消费“次品”的“命”。

  二则,哪怕是只做国内市场的本土企业,所生产的产品质量及提供的售后服务,往往也非洋品牌之对手。时间一长便导致越来越多国内消费者流失,“崇洋”队伍却迅速庞大。甚至有人认为,就算同有质量问题,“两害相权取其轻”,洋品牌可能还是比本土产品稍好一点,这点在婴幼儿奶粉产品上,无疑体现得最为彻底。于是,这就形成一个传导效应:国内企业的产品不上台面,令国人转投洋品牌怀抱,后者因此被“过分宠坏”,遂得意忘形,用以次充好的商品“回馈”国内粉丝。

  所以,“同样是消费,凭什么我们就得花高价买劣质产品?”若想不再听闻如此“悲愤”的发问,关键国内企业自身须早日向高标准的国际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看齐。换句话说,只有“中国制造”同样经得起考验,不让洋品牌有空子可钻,如此,再配以政府公权力和行政监督执法力的进一步“强悍”,在耐克公司首尝苦果后,使针对搞“双重标准”跨国企业的铁腕监管成为一种常态化的“坚持”,跨国企业才不敢再于国内“肆意妄为”。

声明:长城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新闻纠错、新闻爆料联系方式:15511386191 QQ:648308142 。

关键词:洋品牌,内外,兼治

分享到:
打印 收藏本页
稿源:金融界
责任编辑:张建国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