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消费维权>>消费

瑞士取消银行保密制 或将引发国人收藏潮

来源: 中国网 作者: 谢梦 2014-05-20 09:16:53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缺憾

  对西方艺术品认知度低

  如今,有艺术品商坦言,在中国销售西方艺术品最大的障碍是,潜在的购买者尤其是那些年纪比较大的购买大户,对西方艺术品的认知度太低。比如,去年佳士得于上海举办的首次内地拍卖会上,作为压轴拍品的毕加索画作受到了藏家热捧,而另一件出自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意大利画家莫兰迪之手的作品却遭遇流拍。

  如今,对西方的艺术品感兴趣的人大部分是40多岁,或者更年轻一些的藏家,他们的教育生涯中曾经受过西方文学的影响。互联网的发达,涌现了一批网络富翁,金融行业的兴盛又出现了一批年轻的金融家,他们对西方的艺术品表现出强烈的购买欲望,而传统制造业的老板却兴趣不大。

  同时,一些中国收藏家也常到纽约、伦敦和巴黎购买西方大师的画作。许多中国收藏家对艺术品并不熟悉,只关心一件事:要大腕儿的作品,比如莫奈、塞尚及毕加索等。但对他们而言,这些西方艺术家仍是个谜。甚至记者在一位行家处得知,有藏家在大阪拍卖会上买到的作品都比国内买到的贵。该行家说,“单纯为了赴海外找东西,觉得海外淘回的才够档次,这样不成熟的心态不叫收藏。”

  在华艺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杨彦莉看来,有些藏家热衷于去西方市场坐着飞机找画,其实如今而言,“淘这个词已经用不到了,因为根本无漏可捡。”杨彦莉说,真正好的东西放到哪里都能拍得它应得的价格,一则好东西要放到市场上去检验;二则内地藏家如要入手西方艺术品,万不能跟风炫富,还是要有一定对西方历史、文化的理解和修为。

  中国藏家近年国外竞购记录

  -链接

  近年来,中国买家在国外拍卖场上高价竞购西方艺术品的情况屡有出现。

  2006年,刘銮雄曾以1.3亿港元购入波普艺术之父安迪·沃霍尔的《毛泽东》;

  2011年5月,毕加索的《Deux Personnages》被一位中国买家以2130万美元的高价买走;

  2011年7月,一位中国买家在佳士得以320万英镑竞得米开朗琪罗的黑粉笔画;

  2011年,一位内地收藏家参与竞拍,最终以2250万美元入手莫奈作品;

  2012年,一位北京藏家以340万美元购买乔治·莫兰迪作品;

  2013年秋拍,大连万达集团在佳士得购得毕加索的画作《两个小孩》和《戴帽的女人》;

  2013年秋拍,佳士得晚间举行的印象派和现代艺术品拍卖会上,一位中国买家通过电话竞标以260万美元拍下了毕加索的画作《哭泣的女人》,与此同时,中国买家还拍下了亨利·摩尔、凡·高和莫奈的作品。

声明:长城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新闻纠错、新闻爆料联系方式:15511386191 QQ:648308142 。

关键词:瑞士,取消,银行保密制,收藏潮

分享到:
打印 收藏本页
责任编辑:武亚宁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