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家消协组织汽车"三包"实施情况调查》解析
朱倩倩制图 《家用汽车产品修理、更换、退货责任规定》(以下简称汽车“三包”)已经正式实施一周年。这一年中,多方博弈。汽车“三包”到底是能够帮助消费者披荆斩棘的尚方宝剑,还是漏洞与壁垒诸多的银样镴枪头?为了切实了解消费者的反应,了解汽车“三包”在应用与操作过程中的实际状况,中国消费者报汽车事业部车评台数据研究机构对部分省市县消协开展了问卷加一对一访谈的深度定性调查。 调查对象包括中国消费者协会以及部分省、市、县共29家消费者组织,包括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上海市、江苏省、安徽省、福建省、江西省、山东省、湖北省、湖南省、云南省、陕西省、沈阳市、大连市、青岛市、南京市、武汉市、深圳市、成都市,以及湖北省十堰市、随州市曾都区,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南京市六合区、南京市雨花台区等,被访人为29家消费者协会的秘书长,或者投诉部等部室负责人。 自2013年10月1日至今,被调查的29家消费者组织共接到消费者有关汽车的咨询、投诉、举报总数达到了22349件,其中运用汽车“三包”处理解决的共有11001件,占总量的49.22%。 在8936件咨询中,44.19%的消费者从汽车“三包”中得到了满意的答复。同时,61.31%的投诉案件也由于有了汽车“三包”而得到圆满的解决。 由此可见,汽车“三包”的出台为解决消费者在汽车消费中的疑惑与纠纷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调查发现,汽车“三包”最大的亮点在于明确了汽车厂家、经销商以及修理者的责任与义务,为维护汽车消费者权益“托底”。此外,汽车“三包”规定了家用汽车的退换条件,打破了生产厂家“只包修理不包退换”的老规矩。同时,解决了维修期间的代用车难题,规范了维修记录存档制度。 然而,汽车“三包”仍有缺陷和不足。部分条款存在漏洞,有些措辞似是而非。这些问题都给汽车企业逃避责任留下了一定的操作空间,需要进一步规范。此外,由于目前汽车行业测评量化标准模糊,消费者在实际应用汽车“三包”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难题,导致部分条款操作困难。 |
声明:长城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新闻纠错、新闻爆料联系方式:15511386191 QQ:648308142 。 |
关键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