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品牌眼镜被曝价格垄断
(资料图) 包括法国依视路、德国蔡司、日本豪雅等在内的多个国际眼镜品牌对经销商和零售商进行价格控制,涉嫌违反“反垄断法” 中国的“反垄断调查”故事剧情还在继续上演,似乎还远未到剧终的时刻。 7月24日,据相关媒体报道,包括法国依视路、德国蔡司、日本豪雅等在内的多个国际眼镜品牌对经销商和零售商进行价格控制,涉嫌违反“反垄断法”。根据相关说法,上述几个国际品牌在中国制定全国统一零售价体系,除了各门店自身的特殊要求外,可适当有八五折的打折权限外,正常情况下不能打折销售。 洋品牌比例达35% 根据相关媒体的调查,在中国市场上,洋品牌根据库存量和销售情况,其镜片进货价为厂家制定的零售价的2至4折。比如,法国依视路一款眼镜现片的进货价一般是厂家制定零售价的2.5折左右,定制片则为5折,如果算销售毛利,前者能达到50%,后者至少30%。 有本土眼镜店销售商甚至抱怨称,因为无法按照行业同行的价格体系执行商品的销售价格,已被业内集体封杀,特别是中高端镜片供应商,明确将其拉进黑名单。另一位武汉本土眼镜店零售商表示,为了保证一些中高端品牌的价格体系,厂家和经销商合力将不遵守价格体系的零售商“踢出局”,日子不好过。 而一家严格执行这些品牌制定价格体系的眼镜零售商也向媒体承认,一直按此执行,这是销售这些产品的最基本条件。如果有人以低于最低价的方式销售,就会出现恶性竞争,拉低产品零售终端价格,挤压厂家和经销商之间的利润空间,因此,大部分的零售商都愿意按此执行。“很多经销商和销售商想跳出这个圈子,按自己的价格体系走,结果就是被孤立,最后就是淘汰出局。” 不过,相关律师指出,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禁止经营者与交易相对人达成下列垄断协议,即固定向第三人转售商品的价格;限定向第三人转售商品的最低价格。” 为此,依靠这种特别的价格体系,洋品牌在国内的市场份额逐步壮大。有关数据显示,我国眼镜行业2012年的总产值比2011年多160亿元。据预测,国内约有3亿人口需要视力矫正,国内眼镜年零售额大约为230亿元左右。“其中镜片市场达到50%,而这部分市场中,这些洋品牌占据比例达到35%。”一位行业人士向媒体指出,洋品牌在国内市场还在加速跑马圈地。比如,依视路先后收购凯米、保利莱等公司部分股份,蔡司也收购了苏拿部分股份。 层层加价抬高终端价 据尚普咨询发布的《2013-2017年中国眼镜产品市场调查报告》,中国眼镜市场具有一定的发展潜力。中国、美国和澳大利亚联合开展的防治儿童近视研究项目前期调查显示,中国人口近视发生率为33%,全国近视眼人数接近4亿。面对如此庞大的眼镜需求人群,眼镜行业被称为是黄金行业。而不断攀升的背后,则是整个眼镜行业管理的不规范以及公众配镜知识的欠缺。 记者注意到,中国眼镜市场规模庞大的同时,其中的暴利也让人吃惊。有业界认为,一旦某一行业形成价格垄断,这块坚冰靠弱势的消费者来打破很难,消费者也没有选择的余地。 江苏常州魏村眼镜市场是当地较为有名的眼镜购买集中地,因其价格低廉,当地甚至外地消费者均趋之若鹜。那里的眼镜品牌上千种,批发价也从几十元到上百元不等,不乏还有很多名牌,如精工、暴龙、依视路、雷朋、奔驰、保时捷、古驰等。此前,记者来到该地购买眼镜,在与当地经营户交谈中获悉,那里的镜架和镜片分为两种:一种是标了价的,一种没有标价。如果经销商进货较多,那些没有标价的镜片和镜架可以回去自己贴价签。 该经营户表示,成本几元钱一副的眼镜,在市区销售的利润可达5至15倍不等。其称,中心城区眼镜店一般来说从进价到零售价都会翻上三五倍。由于主城区门面租金、装修、人员、设备等投入较大,一般店里的毛利在50%到70%,纯利润在20%左右。 “眼镜行业的主要利润其实不在厂家,而是在代理商和零售商手中。”昨日,东方眼镜连锁店乳山路分店一位销售人员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眼镜的原材料价格有涨有跌,厂家要是遇到价格低的时候,进的原料多,可能稍微好点,要是遇上材料涨价,利润不高。该销售人员表示,从出厂价到市场零售价之所以差别这么大,除了品牌效应和洋品牌价格垄断等因素外,与代理商到零售商的层层加价有关。一副眼镜从出厂到消费者手中,要经过厂家、一级代理商(经销商)、二级代理商、零售商的环节,这其中每个环节都要加价。 |
声明:长城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新闻纠错、新闻爆料联系方式:15511386191 QQ:648308142 。 |
关键词:洋品牌,眼镜,价格,垄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