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消费维权>>消费

好人乔庆和为乡亲们办会14年 管吃管喝管乐

http://www.hebei.com.cn 2013-10-17 09:51 长城网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儿子一声不响地摆放着碗筷

 

  重阳节的早晨,乔庆和5点钟就起床了。光打扫院子,布置会场,乔庆和和他的二儿子就忙活了3个小时。

  老乔的“执着”

  老乔最后一个走进院落,那一瞬间,众人不约而同地安静下来,此刻,他像一位正在检阅的司令官。

  极少数人认为,老乔“没有能力却想做大事”,可他始终是坚定、恒持的。

  “撑到还有最后一口气,这事才算完!”

  老乔情愿“难为”自己,也不愿让那些老人失落。

  每次“办会”,他暗暗留意哪张熟悉面孔没来:如果这位老人去了子女家,他心里宽慰;如果老人病了,老乔少不了发一晌的呆。

  在乡里工作了一辈子,乔庆和不同于普通的农村老人。他有自发的使命感,使他主动关照他人内心需求;他也有天然的自信,认为自己有能力改善别人的生活质量。

  乔庆和得出体会:农村家庭里,老人被认作“包袱”。有孝顺的孩子,懂得老人为他出力一辈子,不容易;也有不孝顺的子女,嘴上不说啥,心里嫌弃老人没本事。他们之间,相处融洽得不多;可老孬、让老人们下不来台的,也不多;大多数农村家庭,面儿上过得去,磕磕碰碰不断。老人心里存着委屈、无奈、自责,却不敢说出来,担心惹孩子们不乐意。

  “他们只盼着能到我这‘会’上来,说说没处诉的苦,心里敞亮点。”老乔宁愿卖光家产,也不肯停下办会。

  他执着地认为,自己得对老人们有个“交代”。

  88岁的任中春老人,说自己是为乔家大院的那点念想活着:老人有一个儿子,在几年前的车祸里失去一条腿,被人抬送回村。没多久,儿媳舍家而去。老两口凭低保艰难度日。一年前,老伴儿离开人世,留下不会做饭的老人和生活无法自理的儿子。子女、亲戚早就不与老人来往。

  “我如今活着,就是靠到庆和那儿去打发一天算一天,数着日子盼开会,开完了再盼,一天一天……”

  他们没发现,老乔也老了。已近古稀之年,冠心病、高血压缠上他,药瓶子不离身。以前,没有钱,他至少还有体力,如今连体力都不成了。

  万般无奈,他把“办会”次数减为每月初九一次,“我对不住那些老人,可我敢保证,这会不会停!”他像个做错事的孩子。

  老乔也渴望别人的肯定。

  他把荣誉看得很重。不是削尖脑袋去争取,而是感到:自己的人生价值得以体现——人前有面子,人后有尊严。

  九月初八,是老乔“人生中最激动的一天”。这句话,他反复提了不下十次。

  那天,郑州市绿城广场,郑州市民政局、市文明办、市老龄办、市慈善总会联合组织了首届“孝行天下关爱老人”评选表彰活动,选拔出了郑州市10名“孝老敬亲”楷模。

  这是乔庆和第一次在众人面前成为正面典型。他身披红色绶带,把奖杯都快攥出了水。

  证书、奖金,他翻来覆去地看了一遍又一遍,小心翼翼地贴身收好。

  看到媒体记者把镜头对准了自己,他赶紧挺胸、昂头;领导来跟他握手,他的眼泪扑簌簌地滚落下来……

  回到家,不等喝上一口水,他一样一样掏出这些来展示。

  乡邻们羡慕、崇拜地看着老乔和他的奖品们,传递着奖杯,抢着把绶带挂在身上,口中不住地啧啧称赞。

  老乔坐在院门旁,眯着眼睛笑。老伴儿打趣他,“看你这个傻样!”

  妹妹乔叶开玩笑,“哥,你多挣几个,回来我们一人得一个!”

  这是一个秋日的午后:阳光如水倾泻,通红的山楂果挂满枝头,空气中飘荡着山村特有的清香气味。杨木梁上,乔家大院的红灯笼高高挂起,院落里,人们爽朗地笑着,笑声传了很远、很远。

  有人高谈阔论,有人牢骚满腹,69岁的老乔,至少找到了他的精神寄托,做了一件让十里八村老人们都欢喜的事。

  喜气传染给乔家大院里的每一个人。乡亲们手脚不停,女人们洗菜,男人们挑水;老乔拿出手机,“先订350个馍!”,和老伴儿合计着,还缺点啥。

  唱戏的剧团虽是免费,但老乔有他自己的一套规矩——不让人家空手走。

  亦如他设的奖项、发的奖品,只要来到乔家大院,听好戏、吃饱饭、拿着走。

  踏着老乔的节奏,九月初九这一天,与过去14年中的每个逢九的日子一样,天刚微微亮就开始了。

  早晨5点,老乔一家人起床。前一晚山里刮起大风,院子满是落叶。

  二儿子一声不响地牵出牛,支板凳;老伴儿在厨房里默默地弄早饭。

  不一会儿,三儿子两口也来了,“惦记着我爸要‘办会’,睡不着,来打个下手。”儿媳妇走进厨房,儿子接过父亲手里的扫帚,扫起满院的落叶。

  当太阳探出脑袋,老乔郑重地捧出国旗。

  “今天是首个法定老人节,必须挂国旗。”为找个醒目位置,他在院门口摆弄了一刻钟,才满意地支起旗杆。

  早上6时53分,第一位赶会的老太太,从几里地之外的王庄乡,拄着拐杖走来了。老乔眼神一亮,赶忙上前搀扶。

  没过多久,前一刻还寂静无声的乔家大院,已经人声鼎沸了:十几条长板凳上,上百位老人挤着坐,他们笑着、打着手势,大声地交谈着。

  就像主角登台一样,老乔最后一个走进院落,那一瞬间,众人不约而同地安静下来,不知是谁带头鼓起了掌,老乔微笑着挥手致意,此刻,他像一位正在检阅的司令官。

  记者感悟

  一个人做好事,到底为了啥?如果他没钱、没体力、没家人支持、甚至不再年轻,恒久不衰做善事的驱动力,究竟从哪里来?

  从9月底开始,本报记者去了老乔家四次,试图找到答案。最后一次探寻之旅,摄影记者李康指着稍显贫瘠的土地上开出的黄白二色金银花说:“十几年以前,我看过一本描写农村生活的小说,在每一章的开始,作者都用尽笔墨描写农村田野里的各种植物,这么多年过去了,我都不知道他为什么要这样写,直到遇上老乔,我突然明白,呵,原来是这样——在农村,生长的每一样植物,都与那里的人息息相关,如果植物也有灵魂,与生于此长于此的人,是相通的。”

  很少有人知道,金银花又名“忍冬”。《本草纲目》解释:忍冬花初开为白色,后转为黄色,它根系发达,耐干旱、耐瘠薄、抗寒能力较强,极适合生长在山区瘠薄的土地上。它性甘寒气芳香,清热而不伤胃,透达又清解血毒。

  治不了啥大病,可对抗口干作渴、清风祛热,效果还是有的。老乔就像金银花,他给不了老人们什么好的,可就是听场戏、吃顿饭、发个暖水壶的心意,让无数人孤寂的晚年生活,有了光。他自己,同样得到安慰,他享受着“办会”带来的满足感,花朵般兀自芬芳。

声明:长城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新闻纠错、新闻爆料联系方式:15511386191 QQ:648308142 。

关键词:好人,乡亲们,办会,管乐

分享到:
打印 收藏本页
稿源:大河网
责任编辑:刘春亮

相关新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