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县“养鸡大王”孙相明带300多名养殖户齐致富
长城网沧州12月16日电(董传辉 张海健 祁洁 崔上)从1992年创业初的805只鸡,到如今,领导300多家养殖户,日产无公害鸡蛋8万枚,养殖规模达10万只……20年的倔强和坚持是沧县捷地回族乡马辛庄村孙相明不变的人生信条,也成就了他“养鸡大王”的美誉。 小梦想铺就致富路 一进入孙相明的养殖“领地”,“咯咯哒”的鸡叫声便不绝入耳,眼前一排排双层鸡笼里的鸡仔们或饮水,或吃食儿,生活悠哉得很。 谁知,孙相明之所以能在养鸡路上风生水起,是由当初的小梦想引发的。 孙相明说:“小时候农村家家户户都养鸡,俺家也养了几只,可下的蛋舍不得吃。家里有客人来时才炒上两三个。最初想养鸡时,就是想吃上鸡蛋。”说起这些,孙相明脸上略带“羞涩”。 靠养鸡赚钱,这还要得益于村里几位老人的启蒙。孙相明说,在他小时候,村里几位老人在村东头闲置地上盖了几间房子养鸡,每天白天顺着河道放养,喂的饲料也是自家种的粮食。当时一个壮工在生产队干一天活儿最多能挣上几毛钱,可一公斤鸡蛋就能卖上2块多钱。孙相明在心里记下了这事儿。 1992年,村上的砖厂倒闭,占地10来亩的厂房一直荒废着。孙相明和两个哥哥一合计,养鸡!他们租下了那块地。 有了厂房,孙相明立刻从北京定了700套鸡(注:100只母鸡,15个公鸡为100套鸡)。鸡养上了,他也忙欢了。晚上12点以后才睡,早上4点就起,可他干得很带劲儿。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一年下来,孙相明赚了近10万元钱。“那时候,村里出个万元户就了不得了,哪儿想到自己也会那么风光。”提起当时的情形,孙相明眉飞色舞。 养殖路上坎坷多 总结20来年的养殖经验,孙相明概括出三个字——不容易。 2003年非典,对养鸡户来说,是一个难过的坎儿,孙相明也不例外。当时,20多万只鸡仔钻出蛋壳,孙相明的养鸡场达不到这些鸡仔生长所需要的温度和规模,他只得眼睁睁地看着一只只鸡死掉。 后来他想起以前在书中看过的一个人工换羽方法--饿20天,渴3天,这种方法可以延缓鸡下蛋的时间,还能省下不少饲料。没想到,孙相明真靠这方法度过了困难期,40天后,每只鸡净赚12元钱。 孙相明更得意的是他发明的一系列养鸡设备。养鸡出粪费工费时,经过不断探索,他发明了自动刮粪机。只要打开电动开关,钢板便贴着地面,从鸡笼的一侧滑向另一侧,地上的鸡粪便被清理一空。 “以前出鸡粪是个累活儿,工人们一铁锨一铁锨地把鸡粪铲到小车里再运走,劳动强度大。有了刮粪机,负担一下减轻了。以前要用一两天时间的出粪,现在最多1小时。”孙相明介绍道。 除此之外,孙相明还利用座便器浮球阀改造成饮水设备;利用玉米播种机中的定量原理,做成自动化喂料机;自主发明自动消毒机、自动控光器、自动温控器等设备。“如果将一套自动化养鸡设备配备齐全,少说也得30来万元钱,但是俺自己发明却花了不到2万就搞定了。”孙相明笑着说。 产业循环辟蹊径 近几年,养殖业市场的起伏不定,让不少养殖户倍感困惑。但孙相明却靠着灵敏的市场“嗅觉”赢得了商机。 “2004年,一位威海的客户慕名前来收购鸡蛋,用自带的设备检验后,说俺的鸡蛋色泽纯、微量元素含量丰富,要以每箱高出当地10块钱的价格收购。当时专门做无公害鸡蛋的厂家很少,随着人们健康观的转变,这绝对是个好商机。”2007年,他的养殖场获无公害产地认定,产品“鸣达”牌鸡蛋获得农产品无公害认证。 同年,孙相明带头成立了明达禽业养殖专业合作社,带动养殖户300多名。他热心地将他的“小发明”传授给很多“同行”,并为他们发布最新市场信息,共同抵御市场风险。如今,他的合作市每天产8万枚无公害鸡蛋,销往北京、天津、山东、安徽等地。 养鸡养出了大名堂,但孙相明并不满足,他目前正在忙着搞循环种养的事。“去年,俺建了一个1500立方的沼气池,利用沼气池将鸡粪发酵,沼气用来发电,沼渣、沼液‘滋养’蔬菜。到时,俺这里不仅鸡鸣犬吠,更有瓜果飘香。”孙相明向记者介绍着他的种养循环梦。 记者手记 理智走稳养殖路 近几年来,行情变化无常,风险较大的养殖业让广大养殖户很是迷茫。真正一年可赚上万元、几十万元者为数甚少,而且这部分人一是有经营头脑,二是有一定资金,三是有一定技术,又赶上了行情。孙相明就是其中运气较好中的一员。 许多养殖户凭着模仿别人和“想当然”、“自以为是”等盲目搞养殖,对客观形势了解甚少,价高时一哄而上,价低时又一哄而下,这样的结果无形又为下次价格波动埋下隐患。 如何走稳养殖路,孙相明的养鸡路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借鉴。首先要重品质,拓销路。一个普通鸡蛋能卖到几毛钱,而孙相明的无公害鸡蛋每个能卖到三四块钱,虽然价高却很抢手。这就是品质的效应。 其次要脚踏实地地学好用好科学技术知识,不可把希望寄托于行情和机会,或听天由命。俗话讲,逢贵不赶,逢贱不懒是养殖业取胜的一大法宝。行情好时,更应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能盲目而上,而应放远视线,把自己的注意力转向行情高峰期过后的市场商机。行情低谷时,更应想法设法规避风险,避免陷入谷底,一蹶不振。 最后要走科学养殖,规模化养殖之路。“种养加”是农民传统的谋生手段,但跳出种养,延长产业链,更能压缩成本、提高利润空间,为致富提供一条近路。 |
声明:长城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新闻纠错、新闻爆料联系方式:15511386191 QQ:648308142 。 |
关键词:沧县,养殖,致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