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朋友圈广告来了 如何保护用户个人隐私?
  1月25日晚,“宝马中国”、“vivo”、“可口可乐”3个品牌的广告悄悄地“钻进”了不同人的微信朋友圈里,成为当晚朋友圈的焦点。微信此次采用了定向推送的发布形式,因此用户收到不同品牌广告被认为对应了其“土豪”、“中产”和“屌丝”的身份。微信的第一波广告也被认为“费尽心思”。对微信推出朋友圈广告的行为,中青舆情监测室随机抽取了2000条网民评论,分析显示,支持者比例为25.6%,反对者为34.1%,持中立态度的40.3%。其中,26.3%的网友抱怨广告投放的目标人群不准确,21.6%的人担忧大数据分析侵犯个人隐私,18.4%的人反感朋友圈广告堆积,15.1%的人表示没有到广告。当然,也有18.6%的人为这种营销策略点赞。 …[详细]
 
★微信“朋友圈”乱象一:微信代购、非法微商、朋友圈变生意圈  
微信购物多留神“朋友圈”真相假身份难分辨 微信购物多留神“朋友圈”真相假身份难分辨
  微信已经成为不少人的生活方式,借助熟人关系的信任和推广,在微信朋友圈里经商卖货也成了不少人赚钱的新途径。然而有业内人士指出,网络上不少软件都可随意生成银行转账、代购地点等图片,一些繁忙的快递发货场面都可以随意伪造,建议购买者多方比对,谨慎出手。记者网络搜索后下载了一款名为网银转账截图的软件,打开该程序后只需输入金额、账号、姓名,一张足以令人信服的转账截图即刻 …[详细]
 
微信朋友圈的代购靠谱么? 可别轻信陌生人
临近过年,微信朋友圈内冒出了很多以低价代购为名的卖家,用超低折扣吸引顾客。不过多名消费者向本报反映,在微信购物被骗上万元,店家在他们付款后便失去联系并删除好友,无处可寻。警方提示,不要轻信微信代购,更不要轻易付款,被骗后要及时报警。工作人员解释称,首先,微信开店几乎没有门槛,只需注册一个账号即可;其次,微信好友添加并非实名制,QQ号、手机号或假名都可添加;第三,微信购物的支付方式并不固定,难以通过支付平台约束和保障,“消费者直接给支付宝或网银转账的情况很多,如果消费者发现被骗,第一时间先和第三方网络平台举报,保留好通话记录和卖家的个人信息,及时报警”。 …[详细]
朋友圈卖保险打“感情牌” 消费者谨慎购买
互联网保险产品用户体验加强但过分强调娱乐性削弱了其保障实质。从泰康人寿1元钱求关爱,到阳光保险“爱升级”,再到泛华保险e互助平台,越来越多的保险公司加入到互联网大军,企图利用朋友圈做文章,跑马圈地。近日,又一家险企高调推出一款基于微信朋友圈平台的产品“宝贝存钱罐”,宣传家长帮宝宝存钱可1元起存、金额不限、时间不限,长辈还可以基于这个平台给宝宝进步奖励、给压岁钱。保险专家指出,纵观目前互联网平台上推出的创新产品,保险销售从过去强调高收益,转变为基于生活化、社交性和娱乐性为一体,在用户体验方面是一种极大的提升。“不过过分强调娱乐性的结果则是其保障实质会被削弱。”有保险专家指出,“此外,借助朋友圈来玩营销,会容易让人产生绑架友谊、绑架亲情的感觉。” …[详细]
朋友圈代购可打假:正品可查询海关编码税号
代购某明星同款服饰,欧美大牌包包、化妆品……这些东西最近一段时间在朋友圈里以刷屏的方式疯狂存在。不仅仅是微信朋友圈,微博、淘宝和各种B2C网站都活跃着这些代购群体。然而真假难辨,无人监管的代购市场也使不少消费者吃了亏。同样一款包包,国内专柜要比国外代购贵个几千块,这样的价差让不少人为之心动。目前,海外代购主要是以邮寄或者随身携带的方式入境,只要不超过一定数量,最多只需交纳小额行邮税。然而,记者从几家代购商处了解到,最近两年海关已经加大了对海外代购的监管力度,据代购李女士介绍,她之前已经有过几次代购货品被抽检的经历。  …[详细]
 
微信“朋友圈”乱象二:微信传谣、爸妈最易听信谣言、亲情牌  
饮食知识性谣言屡现朋友圈 专家提醒莫轻信 饮食知识性谣言屡现朋友圈 专家提醒莫轻信
  “小龙虾是虫子,在污水中专吃垃圾”、“千滚水会致癌”、“长期吃米粉会有细菌虫生长在体内”……对于经常玩微信朋友圈的人来说,这些观点并不陌生。最近,有市民发现,这些观点反复被相关专家证实是错误的,但大家仍会相互转发。为此,有人甚至发帖抗议:“请别在朋友圈里污染我的智商。”朋友圈为何成了这些“知识性谣言”的温床?大家又该如何对待?为何这种“知识性谣言”多次 …[详细]
 
微信朋友圈传谣遍布 爸妈最爱转载微信谣言
“太可怕了!未来80%的家庭将面临洗牌,有图有真相!”“不要再买这个菜了!因为它100%致癌!”……这样的消息充斥微信朋友圈,它们多数都是谣言。这些谣言话题涉及人身伤害、食品安全、疾病养生领域,通过“死亡恐惧”情绪引爆亲友传播。而这也导致60后、70后容易成为信谣、传谣、造谣的主力军。分析结果发现,这些谣言具有很强的规律:首先,这类消息中65%的主题都围绕着人身安全、食品安全和疾病养生这三大死亡焦虑主题;其次,喜欢用“100%”、“第一”这样夸大性词语并配大量图片来唤起大家的死亡恐惧情绪;最后,其消息源往往专业性不强,且与所述主题相关性差。 …[详细]
朋友圈:刷牙可吸毒 牙膏底部色条与成分无关
“也许你每天刷牙是在吸毒!牙膏管上有黑色条是化学产品标记。”家住河北区的赵新萍女士在微信朋友圈里收到一条这样的帖子。“真的是这样吗?我家用的竟然全是有黑色底条标记的有毒牙膏!”看完帖子,赵新萍女士感到震惊。记者在帖子上看到,该条信息上写着“原来牙膏管反面底部颜色条有含义啊!共分4种:绿、蓝、红、黑。绿色:纯天然;蓝色:天然、药物;红色:天然化学成分;黑色:纯化学。尽量选择绿色和蓝色的吧!国内的牙膏,包括儿童牙膏,居然大多都是化学的,太过分了!”配上图片,配上文字,让人产生一种不得不信的冲动。 …[详细]
 
微信“朋友圈”乱象三:微信私房菜、养生党、自制美食不安全  
自制美食卖进朋友圈 尚未纳入食药监管范围 自制美食卖进朋友圈 尚未纳入食药监管范围
  渐渐地,我们的微信朋友圈开始变成了“营销圈”,形形色色的“熟人经济”风生水起,衣服、化妆品等热卖。在刘女士的提醒下,记者查看一下自己的微信圈,不仅卖面膜、服装的遍布朋友圈,“私房美食”也正悄悄加入到“朋友圈”的营销大军。有过多次购买朋友圈里自制食品经历的刘女士告诉记者:“自制食品一般宣传得很好,比如蛋糕会说原材料是进口的,没有反式脂肪酸等。”但在经过这 …[详细]
 
微信朋友圈养生党标题吓唬人 帖子可靠吗?
最近,一篇名为《蘑菇还是少吃一点吧》的文章在微信圈里流传,文中指出,一名来自瑞士苏黎世大学、研究真菌的博士说,蘑菇虽好,但它对铅、汞等重金属的富集能力强,最多可达到100多倍。由于人体没有排出重金属的机制,所以食用蘑菇后,重金属会在肾小管内聚集,严重时会引起肾小管坏死。使用微信的朋友,大都收到过朋友发来的或者在“朋友圈”里看过不少关于健康养生的信息,从“一天该喝几杯水”、“什么时候睡觉最好”,到“民间一百个不传之秘”等,微信上的这些养生帖靠谱吗?“苹果早上吃是金子,中午是银子,晚上吃便是砒霜”、“空腹不能喝牛奶”……点开微信朋友圈,里面有着各类健康养生帖子,引来不少网友转发。有网友笑称,在微信朋友圈中最流行两种“鸡汤”,一种是“养生鸡汤”,一种是“心灵鸡汤”。 …[详细]
朋友圈热传果蔬汁断食减肥 专家:勿轻易尝试
据报道,最近在微信朋友圈里疯传一个“果蔬汁断食减肥法”。具体的方法就是,每天用果蔬汁代替三餐,一天只喝5-10瓶果蔬汁,其间不吃任何其他东西,就能达到短时间减肥的效果。虽然说瓜果蔬菜本身是健康的食物,这点没错,但如果整天只吃这些东西,真的能起到减肥的效果吗?对身体健康会不会有影响呢?这个办法最早走红是因为国外的一段视频。视频的主人公2005年的时候,体重超过280斤。在他收到医生“你再胖下去真的会胖死的”健康警告后,他尝试了60天的果蔬汁断食减肥法,最终把体重降到了190斤。而在淘宝上,也有这种果蔬汁减肥套餐在销售。3天18瓶套装的售价是450元。 …[详细]
 
微信“朋友圈”乱象四:微信诈骗、微信集赞兑换、虚假招聘信息  
朋友圈“国际大牌”:假包装假发票以假乱真 朋友圈“国际大牌”:假包装假发票以假乱真
  近日,央视《焦点访谈》曝光,很多专供淘宝、朋友圈的“国际大牌”其实都是来自广州市白云区凤凰路专业批发市场的“山寨”品。资深人士向南都记者透露,其实不只被央视点名的国大鞋城等专业批发市场,在这一带还有很多隐藏在出租屋内的售假窝点。虽然政府相关部门多次展开清查,但一直无法斩草除根。该市场夜间营业的店铺,陈列着各种国际名牌,而且每双的价格仅几百元。经调查,这些大牌 …[详细]
 
女白领微信朋友圈买手机 却收到一个空盒子
李女士是省会一名白领,10月底她在朋友圈看到有人卖手机,正好李女士的姐姐想买一部手机,所以就加上了对方,谁知道钱付过后快递到自己手里的是一个空盒子。昨日,李女士对记者讲述了自己的遭遇。如今,微信朋友圈开始流行晒卖货物,李女士就是看到了自己的朋友圈里有人转载一则广告,便宜出售iPhone5S手机,正好李女士的姐姐想买一部手机,于是李女士加了这个做广告的好友,之后,卖家表示刚好有一部白色的32G的iPhone5S,国行正品,只卖3500元。双方讲价后定在3400元。 …[详细]
微信“抢加油卡”是骗局 朋友圈诈骗需警惕
帮朋友“助力加油”就能得中石化的加油卡?最近,在微信朋友圈,一个名为“参与活动,抢千元加油卡”的活动吸引了不少人的参与。今天上午,记者电话咨询了中石化客服,得到的却是根本没有此项活动的答复。而北京警方也通过平安北京发布称:“微信点赞赚取加油卡是圈套。”点开相关链接,“助你一臂之力,抢1000元加油卡”的大字十分醒目,记者从活动细则中了解到,只要微信用户以“助力一下”的形式帮朋友加油,每助力一次,微信充值卡就会增加相应的数额,满100元即可领取中石化油卡,还有200、500等不同档次,最高可领1000元油卡。在为好友助力“赚油卡”的同时,不少人也会试水参与活动。记者也尝试点击为好友助力,可金额已经到达432.9元,却仍然不见有任何可以领取加油卡的提示。 …[详细]
虚假"电厂招聘"骗900余人 朋友圈成散播工具
“内蒙古自治区16家电厂计划招聘3200余人。”应届毕业生小叶从微信朋友圈获知这一信息,尚未找到工作的他很兴奋,于是缴纳了报名费,等着考试。事实上,并没有什么考试,这则招聘信息是假的,打着内蒙古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旗号的“内蒙古考试报名网”,是不法分子非法制作的虚假网站。但这个虚假网站上的虚假信息,挂出后短短一周多,通过该网站报名者即多达900余人,共缴纳“报名费”16万元。8月8日,涉嫌通过网络诈骗的两名犯罪嫌疑人被警方报请批准逮捕。据办案民警介绍,该虚假招聘信息的传播速度,之所以能让犯罪嫌疑人都“完全没想到”,与不少受骗者在微信朋友圈里不经意地转发和传播,有很大关系。 …[详细]
 
 
往期回顾
 
 
微信代购需谨慎 切勿直接汇款购买
微信群朋友要借钱 小心是克隆好友
微信热传谣言“珍惜生命远离草莓”
微购风险大 买宠物交完定金被拉黑
克隆微信账户诈骗 标备注名免上当
微信抽“新年签” 别泄露自己隐私
微信朋友圈创业是微营销还是微传销
微信朋友圈上买玛瑙付款后竟被拉黑
年底钓鱼微信:防骗微信为骗人眼球
微信代购有风险 5千块买来山寨LV包
 
相关专题
 
 
【专题】消费热点解析:“倒奶杀牛”
【专题】消费热点解析:“倒奶杀牛”
【专题】年底盘点:那些诈骗伎俩
【专题】年底盘点:那些诈骗伎俩
【专题】解析食品安全法修订草案
【专题】解析食品安全法修订草案
【专题】治理餐桌污染 保障食品安全
【专题】治理餐桌污染 保障食品安全
 
 
联系我们

  电话:0311-89250856
  出品: 消费维权频道
  责编: 武亚宁
  如果您有好的话题或建议,可以联系我们,小编QQ:165693449。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监督我们 | 举报平台 | 建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