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品牌“双重标准”哪来的底气?

http://www.hebei.com.cn 2013-01-07 15:38 长城网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近日微博热传“星巴克美式咖啡中国比美国贵75%”,引发网友广泛关注。实际上,“国外便宜国内贵”的不只有洋品牌,甚至还有部分国产品牌。中国消费者为何遭遇国内外品牌的两面夹击?洋品牌实行双重标准究竟该怪谁?

  网曝“星巴克中国比美国贵75%”洋品牌被指“双重标准”

  近日微博热传“星巴克美式咖啡中国比美国贵75%”,引发网友广泛关注。星巴克在中国是不少小资钟情的品牌;但用料并无差别的一杯美式咖啡,被曝在美国约人民币12元而国内要卖21元。

  而此前不久,耐克曾因一款运动鞋在国内外双重标准被罚487万元。据悉,这家美国运动品牌巨头在国内销售的一款价格高达1299元的高端篮球鞋,原关键卖点是足跟和前掌的双气垫,到中国消费者手中却“缩水”成了单气垫的产品。

  对于这种情况,不少观点都认为这是由于我国消费者崇洋媚外,“宠”出来的结果。然而,执行双重标准的不只有洋品牌,国产品牌一样也有“双重标准”。

  有“双重标准”的不仅是洋品牌

  国内进口产品价格虚高的同时,“中国制造”的产品在国外的销售价格却比国内便宜。“朋友从美国回来,给我带的礼物竟然是中华烟,真让人哭笑不得。”一位朋友对记者表示。不仅中华烟,李宁运动服、茅台酒在不少国家的售价均低于国内。例如,飞天茅台500ml的售价在日本仅为14899日元(人民币1205元),在德国仅为139.5欧元(人民币1116元)。

  如果说洋品牌国外便宜国内贵是由于消费者崇洋媚外,那“中国制造”为何在国外卖得比国内还便宜?难道中国企业宁愿赔本也要“媚外”?或是说,同一件商品,在中国就是比其他地方卖得更贵?

  洋品牌双重标准有苦衷?

  商品在国内卖得比国外贵,与国内企业成本高有很大关系。

  运输成本高昂

  国内的商品虽然没有远渡重洋,但是,历经重重运输关卡,运输成本外加各种乱罚款、乱收费,累加起来,比国际运输路线更昂贵。据报道,全世界收费公路14万公里,其中有10万公里在中国,占了全世界70%。交通部规定40公里设一收费站,而有些地方政府规定,高等级公路每20公里甚至更短路程就可设1个收费站。收费站的密集发展挤压了原本作为公共产品存在的免费公路的空间,提高了商品的运输成本。以广州到北京为例,总里程为2300公里,按照一般0.5元/公里的标准收费,则高速公路收费为1150元。更有甚者,一些职能部门滥用权力,动辄对运输车辆敲诈勒索,所有这些成本,最终都由消费者买单。

  诚信问题抬高成本

  再一个是由诚信缺失增加的成本。在出口市场上,国内出口商与外国进口商签订合约之后,进口商提供信用证,出口企业就可以拿信用证到银行获得抵押贷款。和老外做生意,相对来说资金流顺畅,不存在违约风险或风险很低。但是,在国内销售市场上,由于信用体系的不健全和信用渠道不通畅,应收账款不但难以及时到位,而且容易出现欠款和违约。违约之后要想打官司,那更是难上加难。官司打赢了,钱照样回不来。正是由于考虑到付款方式带来的额外财务成本,及其中存在的违约风险,企业对内销售的报价就会偏高,诚信缺失的成本也转嫁给了消费者。

  企业税负重

  除了这些因素外,企业的税负沉重也不容忽视。中国社科院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发布的《中国财政政策报告2009/2010》报告显示,按全口径计算的中国政府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2007年至2009年分别达到了31.5%、30.9%和32.2%。其中,2009年虽然税收收入只有6.3万亿元,但政府收入已超过了10万亿元。必须厘清的是,这里所说的全口径政府收入,还不包括政府部门、执法机关和有权单位收取的未纳入到政府预算统一管理的预算外收入和不规范性收入。如果加上这些收入,企业的实际负担还要重。北京大学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中心副主任夏业良就曾表示,中国的企业税收负担和个人的税收负担,在全世界相对程度而论,如果不是第一,也至少是前三位。中国的企业平均税负是多少?各种隐性、显性的税加在一起,有企业家认为我们的平均税负在40%以上,有的甚至高达60%左右。

  但洋品牌双重标准并不限于价格

  成本高无疑会导致价格上扬,但洋品牌的双重标准并不仅限于价格。除了价格外,服务、质量等方面,中国消费者同样也遭受了洋品牌的“双重标准”。

  我国是国际双重标准歧视的重灾区

  其实,我国消费市场是国际双重标准歧视的重灾区,消费者一直都深受其害。比如,美国大片全球首映时间,我国大陆地区永远都是用来“垫底”;苹果系列产品发布上市时间也同样如此,拿iPhone 4s为例,我国大陆地区上市时间比美国本土晚了近半年之久,也就是说,当我国大陆的“果粉”们翘首以待、连夜排队之时,美国人的新手机早就用旧了。对于很多名牌消费品更是如此。迪奥、路易威登、阿玛尼等众多国际品牌,输往我国大陆地区的产品很多都是欧美市场已经下架了的,甚至这些所谓的“名牌”在工商部门抽检时,经常被查出质量不合格。这些品牌“耍大牌”的形式还不限于此,更有甚者在我国大陆连售后服务电话都没有。

  这种情形在我国汽车市场中也较为常见。对汽车有研究的人都会发现,在同样型号的汽车配置方面,“欧美版”远高于“中国大陆版”,然而,后者的价格却远高于前者。这当然存在关税和国内制造等方面因素,但是,在汽车售后服务和保证期限的差异性歧视却让中国车主们无法理解。为什么同一个品牌的汽车在国外保证期限为4年以上或8万公里以上,一到了中国大陆,这个期限和里程就要打对折呢?为什么国外品牌汽车的召回制度在中国大陆地区行使得如此低效呢?“同车不同命”,还是双重标准惹的祸。

  标准滞后执法不严违法成本过低

  洋品牌一到中国就有恃无恐“变质”,自是因为有空子可钻,最大的空子就是国内标准滞后、市场监管不严、违法成本过低。有的东西在国外已经明令禁止添加或有严格上限,在国内却迟迟无法可依或标准放得太宽。对质量问题及欺诈行为常常是民不举官不究,“重罚”的例子很少见,更不要说“封杀”了……正因为如此,洋品牌每每被抓住辫子,态度都异常强硬,习惯性地以“问题产品未在华销售”、“产品符合中国标准”、“赔偿及召回不包括中国”等说辞搪塞,毫无诚意、歉意可言。

  现阶段从我们制定的产品和质量标准来看,不得不承认确实比发达国家“矮一头”。产生较低标准的原因很多,对民族产业的不自信是其中最主要因素之一。但是更多的原因在于,大多数标准在制定时已经过时,很多产品的标准甚至仍停留在上个世纪。全球化的法则强调与时俱进的精神,仅依靠偏向性的保护和过时的条款,反过头来受害的只能是自己。

  耐克双重标准遭重罚有多大的现实意义?

  因侵害中国消费者权益,耐克公司被罚款487万元,据说这也是国内工商部门针对企业“双重标准”恶行开出的首张罚单,因而具有历史性意义。不过,虽然几百万不是小数目,但对于耐克来说似乎并不算什么。

  国货不自强洋货永远有市场

  我们现在看到的,只是贴在耐克公司脸上的首张罚单。更多犯着同样错误的洋品牌,依然平安无事,依然安之若素。某些洋品牌的无良,甚至无耻,令人痛恨。可是,中国消费者对洋品牌的格外偏爱,也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了。就算看到洋品牌劣质丑陋的一面,还是会抱着“两害相权取其轻”心态,固执选择洋品牌。对此,板子不能总打在消费者心理不健康上,国货太不争气,才是根本原因。想想国产婴幼儿奶粉曾经坑惨了多少家庭,也就理解国货不自强,洋品牌有市场这种无奈现实了。面对问题国货,消费者维权往往是上天无路入地无门,三聚氰胺事件过去那么久,相关赔偿仍然没能真正回到消费者手中,不就是消费者话语权缺失的最好体现吗?

  重罚耐克之后强力监管应常态化

  中国消费者遭遇的不公,必然还有监管不力的原因。政府监管的缺失和软弱,最后往往是要消费者来埋单的。就拿耐克鞋来说,宣传两个气垫实际只有一个气垫,这样公开的消费欺诈,就罚那点钱,违法成本未免太低。质量上的双重标准,价格上的无理虚高,召回上的区别对待,等等,歧视的不仅是中国消费者,还有我们的监管部门。对于此类行为,监管部门必须及时站出来说不;对耐克开出的罚单,我们希望是常态化强力监管的开始,而不只是财政吃紧背景下的临时举措。

  耐克由于少了个气垫被罚了近500万,那些问题奶企、使用地沟油的商家何时也能遭如此重罚呢?

声明:长城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新闻纠错、新闻爆料联系方式:15511386191 QQ:648308142 。

关键词:洋品牌,标准,底气

分享到:
打印 收藏本页
稿源:现代快报
责任编辑:张建国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