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价药利润低无处买 企业不愿做医生不愿买
数次调价廉价药换“马甲”变身高价药 为了解决百姓“看病贵”问题,国家发改委连续多年大力挥刀,降低药品价格。孙东东认为,国家发改委数次降价要求,迫使企业压低价格是廉价药逐步退市的原因之一。“这么多‘中标死’药品的出现,应该引起重视。”孙东东说。 据业内人士透露,国家发改委每次调低药品价格,都会限定药品名和相应规格,因此,个别企业只需要更换药品名和药品规格,就可以轻轻松松地走出降价目录表,再换上“马甲”重生,价格要远比限定价格高得多。孙东东说,一些药只是成分稍微进行一下调整就可以变成新药,价格不降反升。 于明德直言,政府需要做的是加强药品质量监管,并在药品定价过程当中充分听取企业的呼声,在原材料和人力成本不断上涨的时候,不要将药品价格一味压低,伤害企业的利益,最终患者吃亏。只有药价回归市场,廉价又有效的药品才会顺其自然地留下。 于明德表示,“既想马儿跑得快,又要马儿不吃草,这根本是不可能实现的。” 首都医科大学卫生管理与教育学院教授、北京市医改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家崔小波认为,尽管目前国家对生产廉价药的企业有相应的补贴,但现有的补贴还远远不够。“对于一些临床必需的廉价特效药品,政府应在税收、资金等方面给予厂家更多的政策倾斜和财政补贴,保障其合理利润,将企业的生产积极性调动起来,保证廉价特效药品供应的稳定。” 谈及未来廉价药前景,一位不愿具名的京城药企相关负责人分析,要想达到新版GMP要求,原料药生产面临全面升级。众所周知,改造生产线绝对价格不菲,谁也不愿意为了几元的药品进行大手笔投入。虽然有消息说,发改委正在考虑重新制定廉价药品的定价机制,但在降药价呼声高企之时,大幅提价并不容易,所以廉价药很可能难逃短命命运。 以药养医制度缺陷致公立医院放弃廉价药 想要“救活”廉价药,仅靠合理的定价和制定科学的招标方式显然不够。一直以来,公立医院药品加成制度也被广泛认为是廉价药隐退的推手之一。众所周知,药品超过半数要进入公立医院的药房,而从公立医院中所开出的药品是以进货价再加价15%来进行定价的,这导致了一些便宜药即使好用,也很难入得了医院采购人员的“法眼”。 崔小波认为,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加收医事服务费是大势所趋,医生要以药品的药效为优先考虑,而不是“利”字当头,最终只有让医生回归本身治病救人的角色,脱掉“药商”的外衣,廉价药才会越来越受重视。 自去年7月1日起,北京相继在友谊医院、朝阳医院、同仁医院、天坛医院、积水潭医院共五家医院进行试点取消“以药养医”。拿掉原先的诊疗费、挂号费;医院全部药品实现进价销售,减掉15%的加成费;与此同时按照医师职级,设置不同档次的医事服务费,最低42元、最高100元,医保患者定额可报销40元。统计数据显示,五家试点医院并未因为不靠卖药赚钱而大面积亏损,患者的诊疗费用也并未发生过大改变。 不过,有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透露,取消药品加成看似让医生去除掉了此前“卖药人”的身份,但依然不能避免企业为了让药品进入公立医院而对医院及科室负责人行贿的情况发生。北京市朝阳区非公医疗协会秘书长赵锡银表示,要打破民营医院进入医疗领域的“玻璃门”,让民营医院与公立医院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竞争,才能让优质医疗资源发挥最大的作用。 |
声明:长城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新闻纠错、新闻爆料联系方式:15511386191 QQ:648308142 。 |
关键词:药品,价格,利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