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开低价药最高零售限价 或导致药价大幅上涨?
发展改革委8日宣布取消283种低价西药和250种低价中成药中1100多个剂型的最高零售限价,药企在西药费用日均不超过3元、中成药日均费用不超过5元的前提下自主定价—为低价药定价松绑,政府为什么这么做?这会不会导致这些药企大幅度提高药价,增加患者用药负担? 低价药短缺影响患者治疗 发展改革委列出的低价药品种高达533种,相当于2000多种医保报销药品数量的四分之一。 北京隆福医院心内科主任赵新说,许多低价优质经典药常常短缺甚至断货,其中不乏抢救生命用药,如临床中用的最多的治疗心衰的地高辛(一片只有几分钱)、西地兰等。 “部分临床常用药品特别是一些经典老药出现供应不足甚至断供,是长期存在的老大难问题,一直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近年来部分药品短缺问题尤为突出,如心脏手术必需的鱼精蛋白,治疗甲亢的甲巯咪唑等。个别药品甚至出现"一药难求"现象。”国家卫生计生委有关部门负责人说。 这位负责人说,药品短缺直接影响患者临床治疗,危及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低价药不等于质量差 “低价药不等于质量差的药。有些经典老药由于临床使用历史悠久,疗效确切、副作用小,并不比一些新药差。”中国药科大学医药价格研究所所长常峰说。 常峰说,用几毛钱的青霉素替代几十元的头孢硫脒等药物,不仅能减少患者负担,抗生素滥用的局面也会得到改善。临床用得最多的治疗心衰的药物地高辛、西地兰等非常便宜,效果都非常好。 记者从隆福医院药剂科了解到,100片一瓶的地高辛单价仅数元,每片仅有几分钱。 常峰说,阿司匹林历史悠久,堪称物美价廉。如果一些常见病用低价药就可以治疗,没有必要采用昂贵的新药。 低价药缘何叫好不叫座 由于“以药补医”机制和一些药企在招标中恶性竞争等问题,许多低价经典老药医院不愿意用,造成需求萎缩,而需求减少更使药企不愿意生产。一些低价药供应不足乃至断供成为常态。 尽管部分公立医院在新一轮医改中取消了药品加成(医院销售药品可以在进价基础上加收15%的“提成”),但多数大医院依然离不开药品加成。治疗同一疾病,单价几毛至几元的药品显然不如几十元上百元获得的提成多,低价药在不少医院遭受冷遇。 更令低价药生产企业雪上加霜的是,一些企业在各地组织的医保用药招标采购中,为抢占市场份额,不惜以亏本价格进行恶性竞争。 据华润双鹤(600062,股吧)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葛智勇介绍,这家企业生产的黄连素100片(每片0.1克)制造成本约5.9元,国家最高零售限价为9.5元,去年7个省份中标,平均中标价为5.89元,最低中标价只有1.4元。 同时,受质量标准提升和原材料、人工等价格上涨等影响,药品生产成本逐年上升。如果没有这次出台的新政策,低价药不但难以涨价,还要应对市场竞争对手在恶意竞争中施加的降价压力,更多的低价药会遭遇停产或限产。 |
声明:长城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新闻纠错、新闻爆料联系方式:15511386191 QQ:648308142 。 |
关键词:低价药,最高零售价,药价上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