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受情侣追捧 高额消费亦凸显迷惘婚恋观
8月13日是中国传统节日七夕节。“七夕”文化近年日益受到内地年轻人的追捧和青睐,他们在“中国情人节”里找到“浪漫一把”的快乐时,逐年激增的七夕节花费也开始令不少年轻上班族“苦不堪言”。 送礼物、逛街、吃饭、唱歌……有网友吐槽:“七夕节一天,我一个月的工资就得光光。” 此前一周,无论是国内各大网店醒目位置的大肆推荐,还是城市繁华街头餐饮娱乐场所的“温情标语”,早已“备战”多时的众多商家纷纷围绕七夕节推出“爱情”、“甜蜜”等“浪漫经济”牌。 记者12日在淘宝网搜索栏中输入“七夕节”,显示出近80万件“宝贝”。这些印有各式“七夕”元素的商品几乎囊括了饰物、玩具、数码、服饰等各个类型。其间不乏售价达四五千元的珠宝玉器,也有一两角的创意花饰。在商家使出浑身解数的创意迎合下,不少商品近期销量显示达近万件左右。 除了搭上“七夕节”顺风车的网店生意格外红火外,一些繁华街头的花艺店里也别出心裁地推出各种招揽生意的广告标语。 兰州城区一家花艺店店主告诉记者,七夕节前后,鲜花和精美的工艺品对多数恋人而言是“刚性需求”,堆满了一地的“礼物”都是提前预订,若不提前“行动”,到时即使掏高价也很难抢到“货”。 按民间传说,在中国已有2000多年历史的七夕节表达的是男女之间“不离不弃”、“白头偕老”的情感,恪守的是双方对爱的承诺。作为中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节日,七夕节近年受到内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的“高度认可”,甚至有网友呼吁让“西方情人节”为中国“传统爱情”让路。 与七夕节带来的“爱情”与“甜蜜”相悖的是,逐年攀高的七夕消费令一些异地恋人叫苦不迭。 兰州“80后”上班族刘铭早在一个月前就订好了往返成都的打折机票,今年是他与成都工作的女友相识的首个“七夕”,彼此都希望一起铭记“中国式浪漫”。在历经请假、团购等多种“省钱秘笈”之后,刚工作一年的刘铭还是要为之付出近一年几乎所有积蓄。 甘肃省心理咨询师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莫兴邦12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中国青少年价值观正发生很大变化,婚恋观念也趋于物质化、功利化。“近几十年来,受西方自由文化影响,内地很多年轻人‘闪婚’、‘闪离’等现象屡见不鲜,但自由不代表随便。” 莫兴邦认为,目前中国内地普遍的功利婚恋观仅仅是社会发展的插曲之一。上世纪70年代左右,不少西方国家也与今日中国这一“现状”相似,但随着社会再进步,很多人开始思考偏离传统婚恋观所带来的恶果,于是人们的婚恋观又向传统、严肃的家庭观回归。 莫兴邦说,健康的婚恋观是衡量一个社会文明的尺度。“牛郎织女的故事”恰恰就表达了这种健康的婚恋观,“不畏强权,勇敢追求,没有门第歧视,不离不弃,忠贞不渝”。 |
声明:长城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新闻纠错、新闻爆料联系方式:15511386191 QQ:648308142 。 |
关键词:七夕,爱情,消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