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消费维权>>今日推荐

慈善组织不透明倒逼出台法规纠偏

来源: 燕赵都市报 作者: 2014-09-22 09:44:48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特约评论员王聃

  近日,民政部主管的中民慈善捐助信息中心发布《2014年度中国慈善透明报告》。这是该中心连续第6年发布年度中国慈善透明报告。《报告》选取全国1000家公益慈善组织作为样本,将公益慈善组织的透明指数分为不同区间,透明指数在60分到80分之间的为进取组织,在80分到90分之间的为优秀组织,达到90分以上的是卓越组织。1000家监测样本透明指数分析结果显示,2014年,透明指数及格的组织数量不到三成,占比仅为23%。与2013年的37.72分相比,2014年红会系统的透明指数下降了5.46%,本就低迷的红会系统透明情况更加严峻。“近八成慈善组织的透明度不及格”———应该说,这般不乐观的结论,契合的正是民众的某种日常感受。通览《2014年度中国慈善透明报告》,其中最令人吃惊的,显然是红会透明指数仍然在下降的消息。但更令人莫名惊诧的,是中民慈善捐助信息中心负责人对此的分析,其称,红会系统包括几千家组织,系统内的透明化还没有波及一些地方组织,有些地方红会还在等待,这导致了整个红会系统的透明指数下降。换言之,红会的低透明度指数完全是情有可原的。

  原来竟然是地方组织拉低了红会的透明指数,即便这不是红会的人在自我陈情,但恕我也很难接受如此的结论。红总会的透明度真有那么高吗?譬如,中国红十字会总会透明指数得分为78.14分,相比去年(66.21分)上升了18%。单从围观者的具体感受而言,尽管近两年来红总会亦在改革,但除了出现在新闻纸的所谓的社监委与捐款公布平台,我们的确还看不出红总会更多的透明化动作。同样,完全没有必要去把红总会和地方的红会组织切割开来。人为的切割看起来就像故意的借口,事实上,红会系统整体不透明的现实,更多是缘于机制性的缺陷。

  此种机制性的缺陷,首先表现在红会系统自身运作的过度行政化。其行政化管理方式,当然有着历史性的因素,但近年来已经显得越来越不合时宜,亦越来越被围观者和观察者所诟病,甚至连一些红会管理者也不能承认,这就必然要求一场对它的自我革命。现在的情形是,纵然有着零星化的改革动作,但对于红会的去行政化依然缺乏顶层的设计。而此前过度行政化所衍生出的福利和待遇,以及红会管理者的官员身份认同,又在成为深入改革的强大阻力。既然依旧是行政化的,那么自然会弱化对外界监督的认同,透明度的低迷一样显得顺理成章。

  谈及红会透明指数的令人沮丧,就不能不谈及一部完善的《红十字会法》的缺失。在国外,慈善组织发展所对应的,往往就是慈善法规的完善。红会在今天面临着巨大的社会信任问题,要让红会回到纯粹的人道主义组织,法律上的框定与纠偏是不可或缺的。

  慈善组织不透明只有缺陷没有借口。差不多就在同时,《2013年度中国慈善捐助报告》也向社会发布,报告显示,2013年全国接收国内外社会各界的款物捐赠总额约989.42亿元,慈善捐助中止了此前连续两年的下跌势头,比2012年增长21.06%。在近千亿的捐款额前,却有近八成慈善组织的透明度不及格,与其说这是一个巨大的讽刺,不如说是某种必须被看到的改革倒逼力。“慈善已经跑遍了全世界,制度尚在系鞋带”。全新的慈善理念与慈善公民现实下,管理方式与建章立制理当跟上时代的脚步。

声明:长城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新闻纠错、新闻爆料联系方式:15511386191 QQ:648308142 。

关键词:不透明 会系统 行政化

责任编辑:刘春亮

相关新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