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在河北省环绕京津地区,曾经有一个呈“C”形的环状连片贫困带,仅国家级深度贫困县就有10个。只要有信心,黄土变成金。近年来,河北苦练内功、外引赋能,不断向贫困发起总攻。2020年2月底,环京津贫困县历史上第一次摆脱了区域性绝对贫困,数百万人口整体脱贫。这个“C”形贫困区域“消失”了!
如今,全面乡村振兴的号角已经吹响,这里的百姓过得如何?近日,长城新媒体集团派出采访小分队,再次踏上这条曾经的环首都“C”形贫困带,访农家、进大棚,看产业、话振兴,展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战略给这片区域带来的巨大变化。
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郭庆敏 李元华 吴苗苗
“做了两年民宿,挣了10万元左右。”初冬时节的河北省涞水县南峪村,青砖灰瓦的民宿错落有序。在村民闫凤静家里,她一边整理床铺一边告诉记者:“前段时间,有13个人在我家的民宿里住宿。这两天我们正抓紧打扫卫生,准备迎接下一波客人。”
在南峪村,今年30岁的闫凤静是做民宿比较晚的一个。她家的民宿去年5月1日才开业,在这之前,南峪村的民宿产业已经发展了5年。
闫凤静在自家的民宿里整理床铺。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郭庆敏 摄
“前些年,家里比较穷,从来没有想过自己做民宿。”许是想起了一些心酸往事,闫凤静的声音有些哽咽。她的父亲年轻时摔伤了腿,不能干重活累活,母亲在她9岁时离家出走。“我爸在外面打工,只能干些拔草之类的轻活,一天的收入只有四五十元。”2014年,她一家被认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那时候,村民们的日子都不太好过。”闫凤静回忆说,过去,进出南峪村要经过一条河,一下雨,河水上涨,村民们根本无法出村。
“交通不便,加上村里耕地少、地面坡,村民人均只有半亩多‘靠天收’的耕地,一年种植一季玉米,产量还很低。”南峪村党支部书记段春亭介绍说,“我们村虽然离北京只有100多公里,但老百姓的日子并不富裕,曾是环京地区典型的贫困村之一。2016年,全村224户人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就有52户。”
南峪村党支部书记段春亭(左)向闫凤静了解她的生活情况。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吴苗苗 摄
2014年,张涿高速公路开通,位于高速公路出口附近的南峪村迎来脱贫致富的机遇。村口的河道上架起了高标准桥梁,村民出行的“烦心事”终于解决了。
村民要致富,发展产业是关键。交通问题一解决,南峪村的地理优势便显现出来。“我们这里不仅离北京近,附近还有野三坡、十渡等风景区,山好、水好、空气好,很适合做民宿生意。”闫凤静说,张涿高速公路开通后,村里一下冒出10余家农家乐。2015年,村里争取到“美丽乡村”基金会的项目和资金,开始发挥“地理优势”,发展高端民宿产业。
“村里成立了合作社,流转了十几户村民的闲置房屋,精心打造‘麻麻花的山坡’高端民宿。”闫凤静介绍说,“麻麻花”是当地人对“山葱花”的一种称呼,经常被村民在炒菜或做饭时用来炝锅。合作社引入专业公司对民宿进行整体运营,营业收入由合作社和运营商进行三七分成。“民宿用工,优先录用我们这些建档立卡贫困户。”
站在“麻麻花的山坡”民宿前,闫凤静说,她曾在这里打工。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李元华 摄
得益于一系列政策的帮扶,闫凤静一家在2017年实现了脱贫。
与此同时,“麻麻花的山坡”高端民宿也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截至今年上半年,累计产生收益1160多万元,向村集体上缴利润302万元,其中,有180多万元用于村民分红。
看到“麻麻花的山坡”收入不菲,村民们也开始翻修房屋,做起了民宿生意。目前,南峪村已拥有高、中端民宿小院60多个,每年有3万多游客入住。
闫凤静的父亲在自家的民宿小院里打扫卫生。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郭庆敏 摄
渐渐地,闫凤静也萌生了自己做民宿的想法。2019年,她拿出自己的全部积蓄,并向亲友借了一部分钱,准备翻盖房屋。一算账,还差两万元。村干部了解情况后,及时帮她解决了两万元的扶贫贷款。新房建好后,闫凤静腾出其中的3间,做起了民宿生意。
“生意很红火,我家的外债已经还清了。”说着,闫凤静拿出手机,向记者展示游客在她家小院里载歌载舞的视频,“前不久,村里成立了旅游民宿协会,组织村民共同致富,推进乡村振兴。”
屋子里,闫凤静在幸福地忙碌着。院子里,闫凤静的爸爸拿起扫帚,说了句“活动活动”,便开始扫起地来。此时,微风吹过,院墙外飘来乡亲们的说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