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消费维权>>消费

传统文化成吸金幌子:茶叶等搭边成天价

http://www.hebei.com.cn 2014-02-13 16:07 长城网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刚刚过去的春节,不少人感觉有些失落,一种“年味儿”的失落。这种失落感与爆竹多少、红包厚薄无关,而是关乎人的心灵感受。

  那,到底是什么少了呢?

  有人说,是守岁的味道淡了。除夕之际,守岁之时,白居易《客中守岁》诗:“守岁尊无酒,思乡泪满巾。”孟浩然也有“续明催画烛,守岁接长筵”的诗句。守岁,是春节的传统习俗。自汉代以来,在除夕的晚上,不论男女老少,都会灯火通明,聚在一起守岁。守岁对于年长者来说为“辞旧岁”,有珍爱光阴之意;对于年轻人来说,旨在为延长父母寿命。自古以来,文人雅士在除夕新旧交替之时,常感叹光阴似水,勉励自己珍惜光阴。而今天,守岁的味道,尤其是在城市里,已渐渐淡去了。

  有人说,是礼数的味道淡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中国传统文化中,始终强调仁爱始乎亲情,春节期间正是一个老少团聚的时刻。“萧疏白发不盈颠,守岁围炉竟废眠”,全家人围着热气腾腾的火盆,围炉夜话,长幼有序、礼数有方。而今天,不仅已经很难有围炉夜话的机会和氛围,就连与老人坐下来静静地说说话都已被电话、微信和各种聚会打断。在渐渐淡化的礼数中,亲情的味道也跟着淡去了。

  还有人说,是敬畏之心淡去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春节期间,祭祖与祭祀都是重要内容。而无论祭奠什么,形式如何,在那一席静穆的氛围中,启发人们的都是心存敬畏,多行善举。而今天,尤其在城市中,这一抹敬畏,也渐渐淡去了。

  如此看,渐渐淡去的年味儿中,其实映射的是渐渐离我们远去的传统文化。那么,在今天,在呼唤传承传统文化的当下,我们有必要反思,面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我们是否还拥有足够的自觉与自信?

  当汤圆“撞”上玫瑰,是谁的喜悦与悲哀?

  这几天,街头巷尾都在议论着一个话题,19年不遇的一个“大日子”,元宵节与情人节邂逅在一天了。要说,这本是一桩妙事,中国传统佳节巧遇西方经典节日当迸发出更多丰富多元的火花。可惜,关注一下网友对该话题讨论的内容,主题十分单一,均与情人节相关,玫瑰又涨价了、登记结婚的人数又激增了、商家又推出烛光晚餐了,传统文化中元宵节的多元涵义大多无人关注,仅剩下“中国情人节”一种。

  其实,元宵节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有着丰富的内涵。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是庆贺新春的延续。同时,“一曲笙歌春如海,千门灯火夜似昼”,在这天上皓月高悬的夜晚,人们要点起彩灯万盏,赏灯诗、吟灯联、对灯诗。

  当汤圆“撞上”玫瑰,究竟是谁的喜悦与悲哀?

  其实,元宵节与情人节“对垒”后的境遇,也折射出近年来中国传统节日在西方节日面前有些居于下风。当圣诞节、情人节、感恩节、万圣节越来越多地为年轻人所接受的时候,越来越多的传统节日渐渐退出了年轻人,尤其是城市年轻人的生活。

  对此,许多学者发出疾呼:1900年2月10日,梁启超写下了激励一代中国人的巨作《少年中国说》,“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而今天,梁启超曾寄望的少年身上的中国传统日趋稀薄,90后们开始相信圣诞老人了,开始在麦当劳[微博]、必胜客[微博]里过生日了。他们不知道阿福,没见过长命锁,没上过八仙桌,没爬过大门槛,传统的东西在他们看来,是没有质感的。到哪里才能找回我们丢失的传统?怎样才能写出一篇《新少年中国说》?

  为什么会这样?“这是因为我们还缺乏对传统文化的足够自信与自觉。”对此,有专家指出,“五月五,是端午。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糖(4568, 54.00, 1.20%)。龙船下水喜洋洋。”这种节日自豪感遍及古典文化的每个角落,我们在怨尤现代人“崇洋节”时应该看到,正是不少人对自身文化的认知缺乏热情,在文化理念上缺乏自信,才使得传统节日士气低落。在不同文化接触与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唤醒民众的文化自觉意识,理性的文化认同才能得以实现。

  对待传统文化,能否多些敬畏,少些杂念?

  面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能否多些敬畏、少些杂念?这已经是许多年来,无数学者的疾呼。而这,是针对近年来越来越多对于传统文化符号的滥用而言的。

  放眼望去,这些年来,打着弘扬传统文化的幌子,或吸引眼球或吸纳进钱的事儿,不在少数。

  几年前,99999元的天价粽子曾饱受诟病。除了天价粽子,还有天价茶叶、天价毛笔、天价温泉,一饼普洱老茶卖到几十万,因为是“能喝的古董”;泡个温泉得花几万,因为这是某皇帝曾经沐浴过的地方。许多平常事一搭上传统文化的边儿,立刻身价倍增。

  以传统文化之名行吸金之实,只是滥用传统文化的表现之一,对传统文化符号的过度消费也是屡屡发生的事实。

  几年前,有媒体兴师动众地评选“当代孟母”,就遭到不少网友的质疑,甚至还有网友调侃,“学区房这么贵,我为了孩子上学,购买了学区房,也有资格成为‘当代孟母’吧”。对此,有专家评价,“因为时代的变迁、环境的不同,不少传统的文化符号原本的内涵已经消解了。今天,传统文化符号不适合过度消费,使用起来,需要合理的语境。最重要的是,当代人要对传统的文化符号怀有一颗敬畏之心。”

  是的,当持有一颗敬畏之心。当“刻不容缓”被演绎成“咳”不容缓、当“默默无闻”被演绎成默默无“蚊”,我们就该遥想到,未来的某一天,我们的孩子提及李白,首先想到的是“李白来到烤鸭店,口水流了三千尺”……

  到那时,当我们的子孙对历史、对经典的认知因为今日的过度消费与任意曲解而变质时,我们是不是会悔恨如今的目光短浅与浅薄无知?

  “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5000多年的文明史,给了我们尊文、崇道的传统。人们尊崇的文化应是厚重的,而非浅薄的,应是积淀的,而非速成的,应是美化心灵的,而非刺激感官的。对待传统文化符号,多一些敬畏,少一些杂念,莫叫现代娱乐之风、消费之风玷污传统文化的贞洁。

  传承传统文化,我们是否做到了形神兼备?

  传承传统文化,外在的装点,不如内心的认知。环顾四周,身边宣称敬畏传统文化的人不少,但其中不乏一些人,只是生硬地背诵几首唐诗宋词,念几篇韩愈与欧阳修的散文,为装点书房,买几套金裱的古籍……

声明:长城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新闻纠错、新闻爆料联系方式:15511386191 QQ:648308142 。

关键词:传统文化,天价茶叶,元宵节,情人节|

分享到:
打印 收藏本页
稿源:人民网
责任编辑:武亚宁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