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铝令”留口子 个别食品铝超标300多倍
根据国家卫计委等五部门规定,从7月1日起,馒头、发糕等面制品(油炸面制品、挂浆用的面糊、裹粉、煎炸粉除外)不得添加硫酸铝钾和硫酸铝铵,也就是俗称的“含铝泡打粉”或“明矾”,而膨化食品要绝对禁铝。 新规实施半月来,山东市场反映如何?近日,本报记者走访了部分生产企业、小作坊,以及超市后发现,虽然不少面食店声称不再使用含铝的添加剂,但明矾、含铝的泡打粉仍可随意买到,销量无明显减少。相关数据表明,当下,含铝食品添加剂“贡献”了食物中75%的铝含量。如监管上没有一系列硬措施,“禁铝令”落地或有“硬伤”。 >>探访: 是否用“明矾”,企业较清楚小店多迷糊 当被记者问到是否仍在使用“明矾”等含铝添加剂时,一位馒头房老板表示,“明矾价格低,效果好,老辈人用了这么多年也没啥事,现在怎么会禁用呢?我们家里自己也用啊!”也有一些摊主开始迎合“禁铝令”的要求。民生大街上,一家馒头房打出了“老面馒头”的招牌 相对来讲,一些规模大些的面食企业大都态度明确。“我们的产品从来没有用过明矾之类的,是纯淀粉制品。”山东省郓城县龙泉淀粉制品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李宏斌说,公司采用的是冷冻技术,产品中不加明胶等添加剂。 本报记者在济南各大超市食品区看到,像湾仔码头、三全食品等不少速冻食品的配料成分表上,未见含铝添加剂。 >>市场: “禁铝令”堵铝有口子,销售市场“铝”见不鲜 “禁铝令”施行已半月有余,近日本报记者走访了多家市场和超市的食品调料区发现,含铝添加剂仍是“铝”见不鲜。 “有明矾或者泡打粉吗?”本报记者在洪楼附近两家大型超市的食品调料区看到了各种酵母、泡打粉等,不少品牌的泡打粉包装上打上了“无铝害”或者“未添加明矾”的大字体说明,但部分品牌的泡打粉配料表上仍赫然印着“硫酸铝铵”字样。在七里堡批发市场调料批发区中,多家店铺明确表示有明矾和泡打粉,且泡打粉都含硫酸铝铵,明矾大多是五十斤包装,销量一直不错。 已经禁铝了,怎么还在卖?一位业内人士解释,虽然国家出台了“禁铝令”,但并未禁卖这些含铝添加剂,只是不让在某些产品中使用了。据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最新发布的《中国居民膳食铝暴露风险评估》,含铝食品添加剂“贡献”了食物中75%的铝含量。铝超标风险居前五位的食品分别为海蜇、油条、油饼、麻花、粉条,而这些不在“禁铝令”之列,这样的“禁铝令”犹如开了个大口子,导致监管难度加大。 >>监管: 复配食品添加剂含铝也将严查 据省食药监局相关工作人员介绍,我省2014年第一季度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抽检,共对全省17市餐饮服务单位的10个品种1515批食品及食品相关产品进行了监督抽检,“铝中毒”产品占不合格产品近半数。7月8日省食药监局又下发《关于做好含铝食品添加剂使用监管的通知》,要求各地加大对含铝添加剂的检查力度,尤其是对于生产膨化食品和小麦粉及制品(除油面制品、面糊、裹粉、煎炸粉外)的企业,如使用复配食品添加剂,要关注复配食品添加剂的配方是否符合公告要求。执法机关表示,鼓励消费者拨打12331热线举报,对经查证属实者,举报者可获得现金奖励。 >>专家:少吃薯片,馒头油条不要太“松软” 《中国居民膳食铝暴露风险评估》显示,我国近1/3居民铝摄入量超过安全值,而在以面食为主的北方,超过60%的人铝摄入量超标。 调查显示,除面食外,海蜇在加工中也会用到明矾,最严重的超标达三百多倍, 北方人喜爱的粉条(丝)同样也是“铝”超标的重灾区,“那些久煮不烂、口感特别筋道的,就有可能添加了明矾。”山东省郓城县龙泉淀粉制品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李宏斌解释。 研究表明,过量摄入铝会对健康造成很大影响,与老年性痴呆的发生存在一定关系,还会造成孩子神经发育受损,导致智力发育障碍。 鉴于此,早在2011年,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调整了铝的每周耐受摄入量,由最初的每周每公斤体重7mg降至每周每公斤体重2mg。 专家提醒,消费者在购买面食等相关产品时,要留心配料表里的“铝”字,而在购买馒头、油条等时,也不要过分追求“松软”。 含铝食品添加剂生产的馒头、油炸面制品等通常看起来较大,掰开后内部气孔均匀且较小,掂在手上感觉十分蓬松。使用了明矾发酵的馒头口感上更松软。 此外,专家提醒,少年儿童常吃的薯片等膨化食品也是铝超标的重灾区。除了用含铝膨松剂,一些小品牌薯片还会使用含铝的合成着色剂等。 |
声明:长城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新闻纠错、新闻爆料联系方式:15511386191 QQ:648308142 。 |
关键词:禁铝令,泡打粉,食品添加剂,硫酸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