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小饭桌现尴尬 谁来保障学生的饮食安全
时值新一年开学季,省食药监局颁布“新规”,要求中小学校园周围200米范围内的食品店餐饮店以及食品摊贩要一律持“证”经营。记者调查发现,目前中小学生的就餐市场主要被个体经营的小饭桌控制,而具有相应资质、相对更安全的团餐配送企业却一直处在附属地位。这一纸新规能否为“正规军”带来新机遇? 校内供餐在减少 “学校的小饭桌名额有限,只有孩子不在那儿吃了,才能替出名额。现在不少学校还在减少校内小饭桌的数量。”济南市民曾正兰说,她孩子所在的学校就表示,“我们学校不再开设学校小饭桌了,将现在已有的在校吃小饭桌的学生送到毕业,就不再找配餐公司了。” 其实,以前各中小学大都有校内食堂,为孩子提供午餐等用餐服务,但随着食品安全事故出现后,家长们以及相关部门对学校的追责,致使学校慢慢将学校食堂停办,将学生就餐问题推向了校外市场。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小饭桌应运而生。 但由于小饭桌大都是个体经营,且大都不符合相关许可条件,多年来一直处于“无证经营”的状态。直到近几年,相关部门才对“小饭桌”进行备案管理,将其纳入监管范围。现在每学期开学前,我省各县(市、区)食药监局会对辖区内的小饭桌进行检查,并评定星级。 尽管监管部门加强了对“小饭桌”的监管,但其食品安全风险仍然存在。记者在泉城路附近一家“小饭桌”看到,“小饭桌”位于一栋老旧的居民楼上,房间比较狭小,里面摆满了学生休息用的床,厨房更小,而且没有专门的消毒设备等。 配餐格局待变 除了个体经营者,不少配餐企业也看到了这个市场。“应该说,得有1/3的中小学生中午需要在外解决用餐问题,就以济南算,这就是个不小的市场。”山东松乔餐饮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窦大海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以30万在校中小学生算的话,就算10元一份,这样一年也是几个亿的市场。 2009年,看到这个市场后,周涛投资30万元成立了一家配餐公司,目标瞄向中小学生。“周边的‘小饭桌’分流了大量的生意,我们的订单一直不足。”周涛表示,价格低、订量少令公司很难盈利,如今他不得不将更多的业务转向单位配餐,“中小学的订单已经很少。” 据了解,目前有统一配餐的学校,大都由学校负责人、家委会等共同主导进行。周涛表示,“应该由教育、食药监等主管部门参与,这样才能更好地发展,统一配餐不仅利于产业发展,还能保障安全。”我国近年来关注青少年营养问题,甚至每年补贴160亿元用于改善农村中小学生营养午餐,而配餐公司的专业化显然更符合这一思路。 窦大海告诉记者,他所在的公司也曾给一家重点小学集中配餐,但只配送了一学期。 “首先我们做的是冷链中餐,和目前大多数做热链快餐不同。”最终由于成本等多方面原因,窦大海还是选择了退出,“如果是热链配餐,配餐的数量就有很大的局限性。一般热链配餐供应量在几千份已经很大,几千份午餐可能就需要早晨做,当送到学校学生就餐时,已经过去了几个小时,在这个过程中,尤其是夏季,安全风险很大。冷链快餐就可以克服这些弊端,可以配送前加热,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在学校加热,这样既能一次杀菌消毒确保安全,配送数量和范围的限制也会更小。” |
声明:长城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新闻纠错、新闻爆料联系方式:15511386191 QQ:648308142 。 |
关键词:小饭桌,尴尬现状,学生,饮食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