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消费维权>>今日推荐

瓶桶装水越来越“脏”,问题出在哪里?

来源: 燕赵都市报 作者: 2014-12-08 17:03:23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近日,国家食药监管总局公布了今年第二阶段19类食品及食品添加剂监督抽检信息。瓶(桶)装饮用水、纯净水等微生物超标问题仍较为突出,不合格率超过两成,791种各类饮料被曝不合格,其中饮用纯净水、天然矿泉水、其他瓶(桶)装饮用水样,抽检样品不合格就达775种,占97.97%。不合格样品中,也不乏乐百氏、汇源、娃哈哈、怡宝等知名品牌产品。(12月7日人民网)

  今年8月,国家食药监管总局通报食品监督抽查情况时,瓶(桶)装水不合格率达到了11.9%;几个月过去,瓶(桶)装饮用水非但没因上次曝光而更干净,反而不合格率超过两成,而且不乏知名品牌产品。这样的结果,实在有些超乎公众想象。凡在市场上公开销售的瓶(桶)装水,消费者都有理由认为其已达到安全标准,达标不是高标准,而是底线要求———为什么越是抽查,越是曝光,瓶(桶)装水反而越来越“脏”了呢?

  “桶装水水桶大多有毒”,诸如此类媒体曝光多年前就有很多;在很多地方,租个民房搞套设备,就可以堂而皇之地生产桶装水。去年,由媒体发起的农夫山泉标准之争,则揭露出我国瓶装水标准严重滞后,测菌仍按前苏联标准进行的事实———我国瓶装饮用水的国家标准中,水质指标仅有20项,相比之下,自来水标准中水质指标有106项。

  无论是桶装水还是瓶装水,多重的标准以及多头的监管,都是客观存在的现实。饮用水市场品种繁多,使用标准完全不一样,企业内部标准更是“商业机密”,没人知道瓶(桶)装水标准里的“水”究竟有多深。标准混乱的背后,必然是监管的无力。“九龙治水”模式下,似乎谁都可以管,结果却是谁都不管。

  从不合格率超过一成,到不合格率超过两成,让我们不得不反思:瓶(桶)装水背后的监管合格率,是不是也越来越低?监管部门必须行动起来,对瓶(桶)装水进行合理的分门别类,给消费者一个明晰可见的统一标准;在此基础上,则必须强化监管力度,对不合格的企业开出严厉的罚单———不论是多么大牌的企业,只要产品质量有问题,就必须接受严厉惩处。

  此外,迫于监管形势和整治市场失灵的需要,应该用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切实保障“舌尖上的安全”,有必要建立相关的黑名单和红名单制度———不合格的黑名单企业要曝光,合格的红名单企业也要褒扬。惟其如此,才能借助市场和消费者的力量,让守信者一路畅通,让失信者寸步难行。

声明:长城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新闻纠错、新闻爆料联系方式:15511386191 QQ:648308142 。

关键词:桶装水 不合格率

责任编辑:刘春亮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