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消费维权>>消费

从奶荒到“奶剩” 不全是“进口奶”的错

来源: 甘肃经济日报 作者: 2015-01-16 08:10:21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从奶荒到“奶剩” 不全是“进口奶”的错

  从2013年的奶荒到2014年的“奶剩”之间的转变似乎突如其来,一夜之间奶价持续下跌、合作社遭遇停站、加工企业压奶、奶农亏损开始在各大主产区蔓延,甚至出现了个别的倒奶、杀牛事件。表面看是进口奶激增导致市场大幅波动,而深层次去看,却是我国奶业“养殖的矮子,进口的巨人”的写照。

  进口奶抢占中国市场国内新奶无地存“牛周期”频现“不倒也是亏,新奶还没地方储存”,在山东、河北、内蒙古等奶业主产区,正上演一场“滞销降价—倒奶杀牛—紧缺涨价—买牛入市—滞销降价”的“牛周期”。

  “此次奶剩的主要原因,还是进口奶量的大幅增加。”乳业高级分析师宋亮说,数据显示,2014年1月至9月,全国乳制品进口量共计149.86万吨,同比增长36.5%。其中液态奶累计进口量同比增长70.8%;大包装奶粉(原料)同比增长50%;婴幼儿配方奶粉同比超过100%。

  作为全球奶业的主产国之一,新西兰奶粉市场对中国市场的依赖已不言而喻。2014年9月,新西兰证券交易所发布2014中国乳业市场报告预计,到2020年中国乳品进口量将比目前的水平增长75%。正是基于这样的依赖和乐观,2014年1-9月,新西兰原奶产量同比增长12.2%。

  与此同时,欧盟、澳大利亚、美国的原奶产量也分别增长5%、4.5%和2.2%。这些主要奶产区的产能扩大造成世界范围原奶出现过剩,欧洲、大洋洲原奶价格同比下降幅度超过30%。

  再加上由于欧盟制裁俄罗斯,俄罗斯停止进口欧盟制裁国的食品(含乳制品),导致欧盟地区食品出口受阻,并减少或停止从新西兰进口奶粉,新西兰急需找到新的出口国来消耗剩余的50万吨产量。

  而浏览国内各大超市的货架:新西兰、澳大利亚、德国、荷兰、意大利、法国、英国、美国、韩国……十几个国家的常温牛奶品牌令人眼花缭乱,“各种进口超高温灭菌常温牛奶以每天1000吨的速度进入中国市场。”上海奶业行业协会副秘书长曹明是说。

  “主产国对主销国的销售增长预期过于乐观,且几个主产国之间也不可能就产量进行沟通,最终供过于求。”宋亮说,这不仅伤害到中国奶牛养殖业,同时也损害生产国奶农利益。

  少时抢多时拒,奶荒到“奶剩”怪圈缘何频现?“自2014年12月以来,我们就接到奶农来电,收购、装运生鲜乳不正常,不能按时装运生鲜乳,压奶罐车的现象日益严重。”一位奶业协会业内人士说,奶罐车不能及时到牧场收生鲜乳,牧场无法及时清洗奶罐,一些牧场的备用贮奶罐装满,无法接收新挤下的牛奶,最终牛奶只能变质倒掉。

  从数据上看,从2012年至今我国原奶产量是比较稳定的,并没有大规模的波动,可怎么就忽然从奶荒变成“奶剩”了呢?

  实际上,在奶农苦苦支撑的2014年,正是一些乳业加工巨头的“风光之年”,不仅业绩超过预期,还先后进军海外、投资牧场、借道国外奶源。

  “2013年看起来是奶荒,其实是新西兰奶源进口受限,加工企业都跑去抢国内的奶源,一时间就出现了表面上的奶荒。”一位业内人士说,而当2014年更加低廉的进口奶源价格持续下跌,如同抛出了“橄榄枝”,加工企业自然“变心”,抛弃了国内奶源。

  宋亮说,2013年以前国内的酸奶很少出现由奶粉加工成的“复原乳”,大多由生鲜乳做成;而现在进口奶源激增,国内多家公司都改变工艺,迅速调整产品结构,“大包粉一些做成复原乳,另一些生产大量的酸奶类饮品、含乳饮料,企业对国产奶源的依赖度大幅下降。”

  按理说,企业选择低价无可厚非,但我国奶农在面对加工企业的话语权比较微弱,常常遭遇“霸王条款”、“朝令夕改”,少时抢奶、多时拒收已成行业多年的内部矛盾。

 [1] [2] 下一页

声明:长城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新闻纠错、新闻爆料联系方式:15511386191 QQ:648308142 。

关键词:奶荒,倒奶杀牛,进口奶,奶剩

责任编辑:武亚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