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消费维权>>消费

春节三大习俗的形成:年夜饭 守岁 压岁钱

来源: 中国网 作者: 2015-02-22 08:01:31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中国人的春节习俗,除了年三十看春晚这一现代化气息较浓的事情,大多都是经历了数百年甚至两千年的岁月沉淀。很多习俗可追溯到三皇五帝时期,尽管有些会有点牵强附会,但仍可见其历史漫长。

  汉代之前,由于历法等原因,春节的日期并不统一。一直到汉武帝太初元年,才开始把农历(即夏历)正月定为岁首,年节的日期由此固定下来。辛亥革命以后,开始采用公历纪年,于是把公历1月1日定为“元旦”,把农历正月初一称为“春节”。

  而有关春节的习俗,大多数成熟于宋代。“宋代是一个很典型的市民社会,习俗又是一种市民文化特质浓厚的仪式。”河南省民俗学会副会长孟宪明先生说,很多过年的习俗发展到宋代,产生了一个质的变化,基本进入了成熟阶段。

  如果说宋代是中国人春节习俗的成熟期,那明清就是春节习俗的定型期。大多数习俗就是在这个阶段基本成型,并延续至今的。

  过春节一个很重要的习俗就是拜年。拜年这个习俗据说是从正旦朝会中演变而来。最早是大臣们初一跑到金銮殿给皇上朝拜,高喊“皇上吉祥”之类。后来大家觉得这种祝福方式不错,下殿之后,大臣们之间也互相拜个年,再后来就变成了全民共拜。

  宋代流行的是用名帖互相投贺的习俗,类似现在的贺年卡拜年。到了明清时期,拜年这种习俗逐渐成熟,清人顾铁卿在《清嘉录》中描述:“男女以次拜家长毕,主者率卑幼,出谒邻族戚友,或止遣子弟代贺,谓之‘拜年’。至有终岁不相接者,此时亦互相往拜于门……”

  大约从清朝时候起,拜年又增加了“团拜”的形式,清人艺兰主在《侧帽余谭》中说:“京师于岁首,例行团拜,以联年谊,以敦乡情”,“每岁由值年书红订客,饮食宴会,作竟日欢”。

  进入电子时代后,手机短信拜年一度火爆一时。进入网络时代后,QQ拜年、微信拜年又成为新兴的拜年方式。

  春节诸日各有讲究

  明清时期,春节的各种习俗,大多没有质的改变,不过对于任何习俗来说,完善定型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一个比较完善的流程,比如除夕干什么,初一干什么,初五干什么,等等,都是在明清时期完善的。”河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乔台山先生说,现代过年的各种习俗,大都是明清时期延续下来的。

  春节,是从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开始的,这一天也被称为“小年”,是民间祭灶的日子。小年是整个春节庆祝活动的开始和伏笔,其主要活动有两项:扫尘和祭灶。

  从二十三到除夕,扫尘、贴春联、蒸花馍等各种习俗不一,但都表达着一个意思,就是准备各种年货,迎接春节。

  每年农历腊月的最后一天晚上,就是除夕。到了明清时期,在大年夜,吃年夜饭、守岁和给晚辈压岁钱的三大习俗已经非常完善,尽管各地的形式和内容略有差异,但内涵一致,都是为了讨个吉利。

  正月初一,为了博开门大吉的彩头,大清早,人们开门首先放爆竹,叫做“开门炮仗”。爆竹声后,碎红满地,开始拜年。“在我们豫东老家,大年初一全家人要在家里过年,各家各户都是这样,但有一种人例外,那就是干儿子。干儿子这一天也要到干爹干娘家里团聚。”孟宪明先生如是说。

  大年初二走亲戚,嫁出去的闺女便纷纷带着丈夫、儿女回娘家拜年。

  正月初三是女娲造羊的日子,故称“羊日”。在这一天里,人们不能杀羊,如果天气好,则意味着这一年里,羊会养得很好,养羊的人家会有个好收成。不过在很多地方,这一天也是上坟扫墓的日子。

  正月初五,俗称破五。“这个破,意思就是春节里有些事,初五之前不能做,比如扫地、倒垃圾等,破五之后就可以做了。”乔台山先生说,破五的习俗就是从明清固定并延续至今的,按清代《燕京岁时记破五》的描述:“初五日谓之破五,破五之内不得以生米为炊,妇女不得出门……”

 [1] [2] 下一页

声明:长城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新闻纠错、新闻爆料联系方式:15511386191 QQ:648308142 。

关键词:春节,习俗,形成历史

责任编辑:武亚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