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效面膜含激素 禁用药变身美白素
爱的箴言只有三个字,不是“我爱你”,而是“买买买”?! “3.8节”美妆面膜必不可少,过去一年微商营销崛起,许多从未听闻的面膜品牌在如雨后 春笋般冒出来。其中,多效面膜就备受欢迎。 可那些宣称能让你“Duang”一下就美起来的神器,却潜伏着“烂脸杀手”。 继2014年12月对10品牌保湿面膜功效测评后,《消费者报道》再次为您送检微商的四大主流品牌面膜:俏十岁、黛莱美、韩后和金蔻,探其安全性和保湿功效究竟。 测评报告一:多效面膜是激素重灾区 过去的2014年,微商营销模式异军突出,许多从未听闻的面膜品牌在一夜间如雨后春笋出现在眼前。 然而,所谓的“童颜神器”、“一夜变白”、“一片顶七片”的多效面膜宣传背后,却是国家禁用的糖皮质激素被滥用的真相。 那些畅销的多效面膜品牌中是否也含有禁用激素? 2014年12月,《消费者报道》送检了营销势头颇盛的4款多效面膜:俏十岁安肌舒缓科技面膜、黛莱美多重修护面膜、韩后金盏花清爽达人面膜、金蔻息敏修复润白面膜,第三方权威检测对42种糖皮质激素进行检测,结果均未检出。 不过,本刊记者调查发现,糖皮质激素的添加种类其实早已超出国家标准的测定范围,化妆品行业与监管部门玩的是打擦边球竞赛的游戏。 多效面膜是重灾区 糖皮质激素是皮肤科里的常用药物,对皮肤炎症有立竿见影的疗效。若添加到面膜里,可在短时间内让皮肤光滑、细腻、透亮,但长期使用会导致激素依赖性皮炎。 “患者皮肤的保护功能受损、表皮变薄容易滋生细菌,还会变干起屑、发痒发红,用糖皮质激素有效,可一旦停用含激素产品,炎症反而会加重。不明情况的患者,常常是反复使用,导致炎症一发不可收拾。”广东省皮肤病医院的李慧忠主任告诉《消费者报道》记者。 从历年监管部门的抽检结果来看,主打抗敏、祛痘、消炎的多效面膜正是糖皮质激素滥用的重灾区。 早在2007年中国的《化妆品卫生规范》就明令禁止在化妆品中添加糖皮质激素,并于2009年发布了《化妆品中四十一种糖皮质激素的测定》 。 据称,该测定方法几乎涵盖了当年临床使用的所有糖皮质激素药物。 可近年来,因使用化妆品导致的激素依赖性皮炎的病例仍呈上升趋势。 2014年,首份《中国化妆品安全指数报告》发布,其中深圳市中医院皮肤科的抽样数据显示:去年一年,每3个因化妆品导致病发的患者中就有一个是激素依赖性皮炎。 “早在2013年,就有消费者自费送检化妆品。多数是网售或美容院产品,使用后效果很好,就引起了我们的警惕。”大连标准检测技术研究中心的主任孙稚菁告诉本刊记者。该研究中心也是《化妆品中四十一种糖皮质激素的测定》的起草单位。 孙表示:“这些网售或美容院产品的激素检出率很高,部分产品测出的结果跟41种糖皮质激素对应不上,却出现(数据图谱)异常现象。在那时,我们就知道行业可能开始使用41种以外的激素。” 禁用药物变身“美白素” 从事化妆品原料研发的彭舟向本刊记者透露,添加国家明令禁止的激素是顶风作案,为了保住业内公开的秘密,原料商早有对策:“2013—2014年,湖北多家糖皮质激素药厂的出货量大幅增加。这些激素不是卖给药品制造厂,而是在化妆品原料商手中,变身为‘美白素’,进入化妆品工厂的生产线,最终流入市场。” 据彭舟介绍,这类糖皮质激素已超出100多种,例如地索奈德就是一种新的激素品种,可以达到同样效果,却不在国家标准检测范围内。 本刊对4品牌的同批次面膜也进行了地索奈德的化学分析检测,结果均显示未检出。 本刊记者以询价试样的方式从广州、上海的原料商手中取得了“包过检”的“美白素”。这是一瓶无色无味的液体,没有配方剂型的限制,不仅适用于面膜还可添加到爽肤水、乳液等其他化妆品中。 为促成订单,原料商还向记者推出了增值服务:若订货量大,可提供微商热销品牌的配方,并由他们出资做41种糖皮质激素的检测报告。 “糖皮质激素本身就是化学合成品,既可合成更多的新品种如地索奈德,也可对原41种糖皮质激素进行化学结构的修饰,躲避国家的检测。”国家卫计委全国合理用药监测系统专家孙忠实解释道。 对于标准滞后情况,孙忠实表示无奈:“标准的制定往往滞后于行业的发展,监管总也赶上不上行业打擦边球的速度。” 难道就拿这些不良商家没办法? 孙稚菁表示,大连标准检测技术研究中心采取了积极的应对措施。但是仅仅鉴定含有激素是不够的,必须确定激素的种类,才能明确它的危害性,他们需要采集到现用的糖皮质激素样品,并摸索出适应的实验条件。 值得庆幸的是,负责本刊此次检测的工程师告诉记者, 4品牌面膜,包括曾在2013年被工商局抽检出问题的金蔻产品,在此次检测中均未出现异常现象。这说明它们不含国标范围外的糖皮质激素。 对此,上海金蔻化妆品有限公司研发部负责人向本刊表示,上次抽检被发现问题后公司撤销了品牌经营与代加工厂分立的旧模式,生产有严格的管理流程,每道原料都会送检第三方检测机构。 他认为,国家标准虽有漏洞可钻,但从品牌长远发展来看,产品质量过硬,才经受得住市场的考验。 据悉,新修订的《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颁布之后,中国食药监局将完善化妆品不良反应监测的预警机制。有关部门将对化妆品导致的病例进行汇总、分析,组织对问题产品的检测。 作为消费者,若使用产品后出现激素依赖性皮炎的症状,及时前往化妆品不良反应监测哨点医院(医院名单见下图)就医,举报可疑化妆品,可为监管部门查处问题企业加速。 (应采访对象要求,文中彭舟为化名) 测评报告二:韩后、金蔻多效面膜保湿功效后劲不足 脸蛋这块试验田,女人们毕生耕耘。3·8美妆节正在电商、微商上炒得火热。面膜的多效合一营销概念强势来袭,让耳根软的美妆控们更收不住掏钱的手。可功效真如广告宣传的那样神乎其神? 为此,继2014年12月对10品牌保湿面膜功效进行测评后,《消费者报道》再次与皮肤功效测试机构联手,通过招募志愿者参与人体测试,对比俏十岁、黛莱美、韩后、金蔻这4品牌多效面膜的保湿效果。 结果显示,韩后金盏花清爽达人面膜与金蔻息敏修复润白面膜的保湿功效,在卸膜1小时后,已走下坡路;而黛莱美多重修护面膜和俏十岁安肌舒缓科技面膜,则再攀高峰,保湿效果较为持久。 保湿效果差异明显 实际上,许多化妆品宣传的功效并没有人体实验数据作证明,使用完后,基础的保湿效果能维持多久也是个未知数。多效面膜的宣传齐聚抗敏、祛痘、消炎、修复等功效,看似吸引人,可《消费者报道》记者咨询的多位护肤专家均表示:面膜停留皮肤的时间过短,其主要作用其实是保湿。 可保湿效果到底能维持多久,消费者也并没有一个清晰的答案。 为此,本刊通过网络招募了11位年龄在22—24岁的女性志愿者,对4款面膜进行功效测评。 实验前,专业皮肤科医生对志愿者的化妆品使用史、皮肤过敏情况、身体健康状况进行询问与检查,确定符合条件者,方可参与。 接着,志愿者进入恒温恒湿(温度22±1℃相对湿度50±3%)的实验室,静候30分钟,让志愿者皮肤适应环境。随后,测试工程师在她们的双臂内侧划分出6个20 cm2(4cm×5cm)的实验区域,再敷上面膜,并预留空白处(不使用任何产品区域),作参照对比。 “这次的实验方法是依照国家标准来操作,选择前双臂内侧,才能同时体现4款面膜的保湿效果。”负责本次实验的唐工程师向本刊记者解释。 在实验前三天,工程师已要求志愿者停止在手臂上使用任何的护肤产品,以确保实验数据的准确度。 实验中,工程师使用专业的水分测定仪,分别检测了敷膜前、卸膜后30分钟、卸膜后1小时这三个时间段志愿者手臂皮肤的角质层水含量,并通过数据分析,统计对比了4款面膜与空白处的差别。 统计测试结果显示,4款面膜均能在卸膜30分钟、1小时后起到保湿效果,与空白处对比也有显著的差异性。其中,黛莱美多重修护面膜的表现最佳。 不过,本刊记者将1小时后的含水量与30分钟后作对比,发现使用韩后金盏花清爽达人面膜与金蔻息敏修复润白面膜的含水量各降低了5.8( a.u。)、4.5( a.u。);而黛莱美多重修护面膜跟俏十岁安肌舒缓科技面膜,则升高了4.5( a.u。)、2.0( a.u。)。 这是否代表韩后、金蔻面膜保湿功效后劲不足? “基于大量的功效实验数据,多数的保湿产品都是在使用后30分钟后出现峰值,直到4小时后才出现下坡的迹象。”唐工程师分析道。 她指出,从本次实验的三个时间点来分析,韩后、金蔻面膜仅在1小时后就出现下降的情况,说明它们的保湿功效较弱。 功效强弱消费者难区分 既然测试结果有强弱之分,那是否可以划分级别呢? “行业内还未推行这样的衡量标准,只要产品使用后与空白处有差异,就表明有效。化妆品的功效不像周黑鸭的辣味,能分出级别。消费者往往也只能听信商家的宣传。”唐工程师表示。 上海金蔻化妆品有限公司研发负责人接受本刊采访时认为这和行业缺乏动力有关:“一方面是检测机构还未有明确的方法,可对功效进行评级;另一方面也是行业内还未达成共识,缺少建立标准的推动力。这还得行业协会来牵头。” 北京日化协会化妆品部主任郑立波则认为,从消费者的知情权出发,未来会推行出明确规定,产品功效必须得到第三方检验机构的验证才可对外宣称。 近年来的两会上,美容化妆品行业成为一大热门,提案中不乏呼吁完善行业标准体系的声音。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军区总医院副院长兼皮肤科主任杨蓉娅曾建议,对部分化妆品夸大功效的现象加强监管,并加强化妆品功效评估研究。 由于普通消费者难以量化不同面膜产品的效果,《消费者报道》综合此次测试的结果作出评价,供消费者选购参考。其中,韩后金盏花清爽达人面膜排名相对靠后。(如下图) 韩后金盏花清爽达人面膜排名相对靠后 |
声明:长城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新闻纠错、新闻爆料联系方式:15511386191 QQ:648308142 。 |
关键词:激素,面膜,化妆品,禁用药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