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变成鱼龙混杂生意圈 想说爱你不容易!
近日,成都市温江区公安局就破获了成都市首例利用微信账号销售假冒注册商标商品的案件。犯罪嫌疑人李某和王某从今年3月底开始出售名牌高仿品,到10月17日被抓捕时,她们共计出售了约17万元的高仿品,而民警还查获到153件,约20万元的高仿品未来得及出售。目前,李某和王某已经被刑事拘留。 其实,在微信上搜索“A货”或“高仿”两个关键词,相关账户链接那是举不胜举。微信销售如今俨然已经成为了网络推销的一大平台,通过微信朋友圈进行产品推销的人也是越来越多。面对这些种类繁多的微信推销,有的人选择了置之不理。但也有人觉得,这种销售方式方便快捷,再加上是熟人推销,于是就进行了尝试,但却上当受骗。其实,类似的例子咱媒体报道得可不少。 南京市民杨女士曾在微信推销中相中一款减肥产品。对方承诺,三个月无效就退款。“三个月呢,笑到最后才是笑,不用急,如果真心想让自己瘦就好好吃,三个月还没变一定退款。我今天吃第三天。不好的话,你认为我会吃吗?”得到肯定承诺后,杨女士就花8888元购买了该产品。谁知三个月后,杨女士不但没瘦,反而还比三个月前胖了9斤6两。当杨女士到该产品的实体店找到当时的销售人员,要求退款时,对方却矢口否认做过任何承诺。在销售人员口中,当初的承诺变成了现在的普通聊天,当初的“一定能减肥”变成了现在的增加营养。一番理论无果后,杨女士要求对方提供该产品的相关证书,但对方却拿不出来。随后,杨女士向当地工商部门进行了投诉。
这同样的事情还发生在了深圳的李女士身上。李女士加了一个微信号,以6000元的价格购买了一个迪奥手提包。对方承诺,假一赔万。谁知,当李女士拿着包到一家品牌皮具回收店去验证时,却被告知这个包只是一个高仿品。而当李女士要求销售方依照承诺退款时,又遭到了对方的拒绝。和杨女士一样,李女士最终也只能向工商部门寻求帮助。 面对鱼龙混杂的微信推销,消费者都希望工商部门能够加强监管。不过,记者在咨询成都市消费者协会后了解到,微信推销难于监管。因为,这种朋友圈中的熟人推销模式,不是经营者与消费者的模式,不属于消法保护的范畴。相关工作人员向记者解释说,由于微店进入门槛非常低,而且还没有网络平台和相关部门的约束。在这样一个仅靠“朋友”和“熟人”的圈子运行的平台,会有各种各样的漏洞。最重要的是卖家是没有进行工商注册的自然人。如果买卖双方发生纠纷,只能依靠法律手段来解决,到时候就不仅是撕破熟人脸皮的境况了。所以对熟人经济,无论是卖家还是买家,还是要谨慎为之。 |
声明:长城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新闻纠错、新闻爆料联系方式:15511386191 QQ:648308142 。 |
关键词:朋友圈,生意,代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