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超市背后的制度与人性
如果单纯是用无人超市来测试人性,其实很没有必要,因为人性总会有善有恶;问题的关键,是用好的制度来约束人性,还是用坏的制度来放纵人性。 日前,北京、杭州分别进行了一场“诚信测试”——超市里没有收银员,整个付款过程由顾客自助完成。结果显示,诚信付款的顾客占多数,也有人少付款,或是不付款“白拿”,其中杭州的试点超市6日当天卖出1.67万元商品,收到顾客的自助付款1.37万元,诚实付款率约八成。(据6月8日《新华日报》报道) 诚信付款的顾客占多数,这一结果本应给人安慰,只不过,关注的焦点显然还是那些拿东西不付钱或少付钱的人。甚至有人断言,如果更多人都明确知道在此乱拿东西没有任何代价,不出几天这家无人超市肯定会被抢光——那些货车侧翻后附近居民哄抢商品的场面,不是早就印证了吗? 情形会否如此悲观,暂且不做过多猜测,但反例也是很多的。国外的例子就不举了,单说国内,不是常有卖菜无人收钱多年从不少钱的新闻吗?还有很多校园附近的商家,试行卖盒饭无人收银效果也很好。其实,这也不难理解,费孝通先生的熟人社会与陌生人社会理论就足以解释。 无论是社区的卖菜小摊,还是企业内部的无人超市,都是在一个相对的熟人社会中运行。乱拿不付钱之类行为的背后,看似无需付出任何代价,却隐藏着一笔熟人社会里的名誉成本。无人超市如果是开在一个相对封闭的区域内,服务人群也相对集中与固定,我相信其诚信付款率必然大幅提高。这无关人性层面的素质高低,是有关制度层面的潜在制约。所以,看待无人超市,不能简单据此论断趋同的人性,而应转而探求确有高低的制度设计。 有网友提出建议,无人超市要运作,可以采用会员制,只有会员才能凭卡进入。或者还可以安装监控和红外扫描设备,对顾客所采购商品自动扫描,并与顾客所支付金额进行核对,有问题可以追索。凡此种种,会不会背离了办无人超市的初衷,暂且不去深议。但是,一个基本的道理是:好的制度约束人性,坏的制度放纵人性。如果办无人超市就是奔着放纵人性而去,结果不理想也就没什么奇怪。相反,如果办无人超市是要在约束人性的基础上节省成本,自然会有很多辅助手段可用。 本质上,无人超市是节省人工成本的一种商业尝试。这种商业模式的成功与否,不仅需要对“人性善”的信任,同样需要对“人性恶”的可控。说白了,顾客逃费的支出要少于人工收银的支出,这一商业模式才在商业层面具有推行价值。如果单纯是用无人超市来测试人性,其实很没有必要,因为人性总会有善有恶;问题的关键,是用好的制度来约束人性,还是用坏的制度来放纵人性。 |
声明:长城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新闻纠错、新闻爆料联系方式:15511386191 QQ:648308142 。 |
关键词:人性恶,人性善,推行价值,超市,人性层面,制度设计,制度层面,制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