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脱断货魔咒:拯救廉价药需打出“组合拳”
导语:日前,有媒体报道预防风湿疾病的特效药长效青霉素(即注射用苄星青霉素)相继在济南、安徽等地断货。济南一市民甚至为了孩子专门到北京购买此药。而硫酸鱼精蛋白注射液、他巴唑、放线菌素D等一些疾病或手术中常用廉价药正逐步断供、消失,导致一些患者经济负担加重,甚至面临用药危机。全国“两会”召开在即,“医改”再次成为舆论焦点。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中国医药企业家协会会长于明德曾表示,廉价药品正在以每年几十种的速度消失。 廉价药断供背后的利益纠葛要厘清 廉价药治疗效果慢,导致一些医生和患者用药不会优先考虑廉价药,而是青睐一些治疗效果立竿见影的特效药。长此以往,因为使用频率低,一些医院往往减少廉价常用药的购置和库存,医院药房药品廉价药库存量一般维持在一定合理区间,只能基本满足一段时间内患者的看病需要。 廉价药断供现象在基层医院更为明显。比如,连州市龙坪镇中心卫生院长达一两年都缺乏某种廉价药,医生不得不采取其他药品代替,可是治疗效果却大打折扣。降低患者的药品开支和成本,是设立基本药物制度的初衷,可是在现实中却往往成为低价药“杀手”,导致出现两难局面:一方面,一旦药品被列入基药目录,意味着压缩利润,多数药企唯恐避之不及;另一方面,基层卫生机构却只能从固定的平台、指定的药企购买药品,否则政府不让报销。 如此一来,医生更多时候选择特效药,可是,更多时候廉价药的药效很难被特效药代替。特别是对于许多低收入群体来说,如果廉价常用药都被“特效药”取代,高价药也会加剧其家庭负担,甚至导致因药致贫。为了解决廉价药断供难题,多个部门下发通知,取消廉价药最高零售限价,即便如此,断供难题仍然没能解决,这直接反映出廉价药断供并非只是廉价的现实。其实,廉价药断供既跟定价属性有关,也跟产品属性有关。廉价药即便涨价,也只能是适当涨价,由于销量巨大,只要价格超过成本,那么“规模效应”即可带来丰厚利润,其中的利益纠葛需要多方逐个厘清。 留住廉价药,合力破解短缺魔咒 “医改”政策要真正落到实处 高药价问题,已经喊了很多年,但年年喊,药价年年居高不下,廉价药品年年在消失。要留住廉价药,一方面,对于廉价药的生产厂家在税收、资金等方面是否考虑给予补贴,一方面在政策上能否避免医生的收入与开单、检查等收入直接挂钩,而是通过合理的绩效考核,鼓励医务人员选用廉价特效药。全国“两会”召开在即,真的希望代表委员们能把这些意见带到会上去。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医药是百姓最基本的需求之一,将“医改”最终落实到为人民健康服务这一根本宗旨上来,也是推进健康中国国家战略、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的具体体现。 政府和市场合力破解 在药品价格将更多由市场决定的大背景下,政府还应出台更多精准的政策措施,通过政府和市场“两只手”的合力,破解药品廉价就短缺的魔咒。 目前,我国为保障廉价药品供应已经做出了一些努力,尽管只有4种药品纳入试点,但已经启动了短缺药品定点生产;公立医院药品集中采购政策也做出了调整,更多的低价药品不再实行招标采购,而是由医疗机构和生产企业根据市场供需情况直接议价交易。这对改变廉价药价格畸低甚至价格倒挂将起到重要作用。但如何真正提高质优价廉药品的临床使用动力,保障这些药品能够用到患者身上,还需要政府加快改革进度,从更多方面制定政策。比如,进一步细化廉价药采购政策,确保企业获得合理利润;针对疗效确证的廉价药的使用,建立激励约束机制,规范临床诊疗行为等。在此过程中,不妨给予各地更多自主探索的空间。 不妨给廉价药打上“国家专供” “一管就死、一放就乱”是多年以来廉价药始终难以摆脱的监管尴尬。在笔者看来,廉价药虽然也是药物,但却具有公益属性,是大众不可或缺的常用药,能够有效减轻患者负担,缓解医患矛盾,因此,在廉价药供应方面,政府应该调控到位、补贴到位。可由政府根据市场对普通廉价药的需求和生产成本进行评定,在保障市场零售价格不变或适度廉价的前提下,给企业制定一个包含相对利润的“市场价格”,两项价格的差距由政府财政予以补贴,这样既能满足企业的效益,又能确保市场供应,同时又能让百姓患者感受廉价药的“实惠”。 此外,对于由政府补贴生产的普通廉价药品,在进入市场销售时,不妨打上“政府专供”字样,既是廉价药的象征,又可防止随意加价,同时,还能充分体现政府部门对百姓群众的民生情怀。 (据海南日报、南方日报、红网等综合) |
声明:长城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新闻纠错、新闻爆料联系方式:15511386191 QQ:648308142 。 |
关键词:廉价药,断供,市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