粽子黑作坊藏在蔬菜大棚 蒸熟粽子泡在水泥池
原标题:粽子黑作坊藏在蔬菜大棚 “几乎每天都能闻到一股甜甜的味道从菜棚子那边飘过来,还能看到有人开着三轮从这大早上的往外拉粽子。”市民李先生向本版读者邮箱报料说,“这附近基本就是城中村,根本没有挂牌的食品加工厂,可从早到晚这一片几乎都能闻到蒸粽子的味道,该不会藏着一个黑粽子加工点吧!” 蔬菜大棚里藏着黑作坊 根据李先生提供的线索,记者昨天来到位于丰台区建新路附近的一处城中村,还没进村就能闻到一股令人可疑的“香甜”味。沿着一条小路往里走,随处可见的都是各种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垃圾上趴满了蚊蝇。顺着这股味道在小路的尽头右拐,便能看到一处废弃的蔬菜大棚,大棚顶上的透明塑料布被蒙上了一层厚厚的黑色油毡,从外边几乎看不到里面的情况。 “您这粽子包得够香的,老远就能闻到。”走进大棚,记者看到的是一副热火朝天的“加工”场景:大约七八十平方米的大棚里,有六名工人正坐在小马扎上忙着,其中五人面前是大盆的糯米和成摞的粽子叶,另有一人负责和豆沙馅儿。大棚里地面非常泥泞,苍蝇四处乱飞,甚至径直就停落在白花花的糯米上。 记者注意到,负责和馅的工人手下的案板其实就是两块破木板,固体状的豆沙馅被放在一个大桶里。工人赤着手,每次从桶里拿出一大块豆沙馅,再用一把小刀在木板上把馅料切割成一个个的正方体块。每完成一次切割,工人就顺手把小刀放在身边的一个马扎上,立即就会有苍蝇迅速落在上面。 蒸熟的粽子泡在水泥池里 大棚的尽头并排放置着四个蜂窝煤炉子,上面的大锅里正蒸着粽子。大棚里有六只金属大桶和两个用水泥砌的池子,池子里灌满了水,所有蒸熟的粽子都会在这里完成最后一道工序流程——冷却。每个池子里都泡着几十包已经蒸好的粽子,水看着非常浑浊不清。 “您这粽子挺香,但苍蝇看着还是挺硌硬的。”听到记者夸赞自己包的粽子香,一位岁数较大的工人告诉记者,“没事,就这两天天气变热了才开始有苍蝇,而且因为这些馅儿是甜的,苍蝇喜欢。不过我们包好了都要上锅蒸仨小时,等于高温消毒了,肯定没问题。” 记者花一块钱买了一只粽子,边吃边问,“一天不少包吧,您这粽子都卖到哪?就在这附近卖吗?”一位工人回答说,“一个人一天少说也得包上千只。往哪卖由老板负责,一般都卖到市里面,根本不愁卖。我们就负责包。” 在这个过程中,有一个红衣男子一直很警觉地盯着记者的一举一动。 黑粽子卖到小超市便利店 这些粽子究竟会销往何处?记者在随后的暗访中发现,这样没有商标、生产厂家、主打“自家制作”的粽子在早市和便民小超市里随处可见,一般每只在八九毛到一块钱之间。 “我们家的粽子味道可好了,很多回头客,来一袋呗,五块钱六个。”昨天下午,在月坛附近的一处街边,一位销售粽子的游商向路人推销说,“和超市里卖的一样,都是家里人自己包的。”当有打算购买的市民说没有看到粽子上的商标,询问是不是三无产品时,商贩撇了撇嘴,“反正卖了这些天,也没见谁吃了拉了肚子。” 正说着,接到市民举报的西城城管赶到现场,对游商的三轮车进行了查扣,并将商贩带回到队里接受调查。商贩承认,她的粽子是从一个位于西南四环的“大棚”里拉出来卖的,“主要给一些小超市和小便利店送货,剩下一些我才顺道儿在街边卖。这粽子真的吃起来没啥问题。” 今天上午,西城城管在官园附近的早市执法时,又发现了一名推着平板三轮售卖粽子的小贩,并将其带回队里调查。小贩也说,这些粽子是从西南四环的一个大棚拉来的,“我每次拉一车也就千八百个粽子,每个成本五毛钱,一般我卖一块钱一个或者五块钱六个。他们那包的粽子销路不用愁,基本早上四点多就有三轮车去拉货了。” 通过对这名游商的问询,基本可以确定她的粽子就是来自建新路的那家大棚黑粽子加工点。而根据她提供的数字,这家窝点每天加工制售的粽子数量达到五六千个。 针对端午节前无照商贩尤其是售卖粽子的游商增多的情况,我们已经加大了上街的查处力度”,西城城管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下一步还会联合相关部门一起对发现的线索进行调查。 本报记者左颖 文并摄 |
声明:长城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新闻纠错、新闻爆料联系方式:15511386191 QQ:648308142 。 |
关键词:粽子,黑作坊,蔬菜大棚,水泥池,食品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