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您当前的位置 : 长城网 >> 消费维权 >> 消费

周宏春:绿色消费应成为一种自觉

来源: 全景网 作者: 2016-07-02 08:38:00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绿色消费,主要指重视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消费,消费而不浪费。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在部分人生活富裕过程中淡忘了、丢失了。鉴此,倡导绿色消费,推进生活方式绿色化,既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也影响大众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新鲜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物、生活在宜居的环境中,因而是建设美丽中国、实现永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倡导绿色消费意义重大

  绿色消费,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紧迫要求。没有买卖就没有杀戮。据研究,由于人们的杀戮,全球每天减少一个物种。世界自然基金会(WWF)《世界生命力报告2014》显示,在过去40年时间里,全球范围内90%的野生渔业资源遭到过度开发。2015年8月13日是2015年地球生态超载日,其中的含义是此后的消费要借用儿孙的可再生资源。因此,树立绿色消费理念,保护生物多样性,并为子孙后代的发展留下足够空间和资源,十分迫切。

  绿色消费,是缓解资源环境约束的重要措施。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人均资源不足、生态环境承载能力较弱的发展中大国。在快速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中,资源利用中的浪费屡见不鲜,不仅加剧了生态破坏,雾霾天气多发、河道水体黑臭、“垃圾围城”等问题,还给群众的健康带来不利影响。如能在生态系统的末端减少一个单位的产品消耗,不但减少大量资源投入,还可以减少数十倍、数百倍甚至数千倍的污染排放。因此,倡导绿色消费,有助于缓解我国人口、资源、环境的矛盾,有助于我国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绿色消费,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消费是经济增长的目的,消费是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扩大消费可以收到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和扩大投资的效果。但是,不合理消费,将导致生态足迹居高不下。例如,一个10克的金戒指,消耗矿石量超过3吨;一件170克重的汗衫,生态包袱约226公斤。又如,“大吃大喝”导致的每年餐桌浪费超过2000亿元。因此,倡导绿色消费,推动生活方式绿色化,改变不顾环境的消费习惯,对于以绿色消费拉动绿色生产,摒弃过度消费和用后即扔的行为,在全社会牢固树立有利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消费观念,以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二、将绿色消费体现在每个人的日常生活中

  倡导适度消费、合理消费,将绿色消费体现在衣、食、住、行、游的日常生活中,应当成为全社会的价值取向和自觉行动。

  穿衣。“衣”的功能在不断变化,从遮羞、保暖到美观,“人靠衣裳马靠鞍”是人们爱美的经典表述。在西方服装功能逐步回归,而我国少数人追逐奢侈性、炫耀性消费,出国游的兴趣之一是购买奢侈品和时装。鉴此,应倡导“穿衣”回归本来功能以免浪费,树立勤俭节约新风,献出爱心将自己不用但质量还好的衣物捐赠给有需要的人。

  饮食。在“吃不饱”的年代,“吃了吗?”是人们见面时打招呼的常用语,解决吃饭问题成为国家的头等大事,而今,我国肥胖儿童比重明显偏高。因此,“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不应只是挂在墙上的口号,更应以营养结构合理的食物代替高糖、高脂肪、高热量食物;机关单位公共食堂应标明食物卡路里,吃胖了再“减肥”是多重的浪费。

  居住。“居者有其屋”,是我国历代仁人志士的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让居民“住有所居”。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均居住面积迅速提高,现已达到欧盟国家的平均水平。即便如此,有人还以宣扬豪宅为荣,这既不适合我国人地矛盾突出的基本国情,也与形成绿色消费风尚背道而驰,毕竟“睡觉只需一张床”,不能只要“安乐窝”而不顾生态约束。

  出行。随着我国小汽车保有量的增长,“堵车”成为一些城市的“常态”,这不仅让大气污染日趋严重,还造成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的不断攀升,且有人报怨开车带来一身“毛病”。如果我国人均小汽车保有量达到美国的水平,带来的将是更堵、污染更重。因此,应倡导绿色出行,共同创造一个宜居的城市环境,多骑自行车不仅有利环保,也有利自己的健康。

  旅游。随着我国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旅游成为生活的一部分,但少数人在旅游中,随手乱扔垃圾、乱摘花草、踩踏草坪,甚至以不“文明”举止为荣。一些地方将不文明的人和行为记入“黑名单”,收到了预期效果。所以应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素质,在旅游中自觉做到“除了照片什么也不带走,除了脚印什么也不留下”,自觉保护环境、维护公共秩序,逐步树立起中华民族爱好文明的良好形象。

  三、实现生活方式绿色化的保障措施

  倡导绿色消费,实现生活方式绿色化,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激励和约束制度,需要以绿色文化为引领,需要全社会的共同行动,逐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绿色生活方式。

  一是加强顶层设计。推动生活方式绿色化,需要政策引导,需要法规约束,需要公众自觉行动。建国后,浪费曾被定性为“极大的犯罪”。在德国,“有钱也不能浪费”是人的行为准则。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制止奢侈浪费行为的若干规定,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厉行节约反对食品浪费的意见》,国家发改委、环境保护部等部门出台绿色消费的文件,是顶层设计的依据。还应制定生活方式绿色化细则,加大处罚力度,广泛凝聚社会共识,形成政府引导、市场响应、公众行动的长效机制。

  二是开发绿色产品。从我国绿色产品“价高”的现实出发,应完善经济政策,扶持绿色产业发展,开发绿色产品。对采用先进节能环保技术、有利于绿色消费的项目,给予必要的资金补助或税收减免;支持新能源汽车、城市公共交通和自行车租赁系统等的发展。制定绿色产品标准,加强认证和标识,建立绿色产品营销体系和追溯制度,引导公众绿色消费。运用市场化机制,引领社会资金的投入,用完善的制度保障生活方式绿色化的有序推进。

  三是施行清洁生产。绿色产品的生产,必须实现全生命周期的对环境友好。应推动绿色产品生产和绿色基地建设,通过有效管理和技术手段,实施生产全过程污染控制,实现污染物的达标排放。施行清洁生产,企业应在生产过程中,以节能、降耗、减污、降碳为目标,强化绿色产品的监测、监督和管理。健全绿色产品考核制度,加强监管执法力度,实行责任追究制度,对假冒伪劣的绿色产品予以严厉打击,维护正常市场秩序。

  四是培育生态文化。文化对公众的影响是无形的、久远的。应培育生态文化,创作出倡导生态文明、反映生态保护成就,具有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的电影、电视、戏剧、公益广告、图书、书法、绘画、摄影等宣传作品。大力开展以绿色生活、绿色消费为主题的文化活动,鼓励将绿色生活方式融入文化产品,利用影视、戏曲、音乐及图书漫画等形式传播绿色生活科学知识和方法,使生活方式绿色化由无意识、下意识上升为理念和自觉行为。

  五是政府率先垂范。制定公民绿色消费行为准则,在推进生活方式绿色化过程中,领导干部和公众人物应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带动全社会实现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向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方向转变。用好名人效应,倡导公众人物履行社会责任,适时推出绿色生活形象大使,激励他们做好示范,积极参与环保公益行动,力戒炫耀性消费。

  六是加大宣传力度。消费是每个人每一天的日常活动,每一项消费都对资源和生态环境产生影响。媒体应开展绿色生活教育活动,不仅在每年的“3·15”宣传绿色消费,更应将绿色消费宣传日常化,引导人们抵制过度包装产品,选用节能环保的家用电器,不用一次性的餐具、剃须刀、梳子、拖鞋等产品,鼓励学生教材重复使用,鼓励消费者购买使用节能节水产品、节能环保型汽车和节能省地型住宅,抑制不合理消费,自觉形成人人、事事、时时践行绿色消费、崇尚生态文明的良好风气,形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社会氛围。

  只要从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积少成多、变小为大,生活方式绿色化就会成为人们的习惯,绿色消费就会成为每个人的生态自觉,生态文明新时代就会早日到来。

声明:长城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新闻纠错、新闻爆料联系方式:15511386191 QQ:648308142 。

关键词:消费,传统美德,勤俭节约,环境保护,生活富裕

责任编辑:何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