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约车新政,谁来审查属地管理下的“紧箍咒”?
网约车新政出台后,兰州市将出台网约车服务管理实施细则,对全市网约车的数量进行控制,制定运价区间。兰州网约车行业改革的重点,主要集中在规模数量、车型、价格、监管、准入条件、经营期限等方面。此外,根据传统出租车行业改革思路,兰州市还计划对全市所有出租车的标识进行统一,网约车或将纳入统一范畴。(8月11日兰州晨报) 控制数量、规范运价,这是兰州版网约车新政的“段落大意”。但兰州市城运处对即将落地的实施细则的解释,似乎处处充满着令人生疑又一脉相承的玄乎之处:比如要求网约车车型、价格必须高于出租车,比如恪守数量管控老路且认为“省会城市千人只需3-4辆出租车”,比如将《暂行办法》对网约车60万公里以内和8年退出的底线上调为“6年退出”……舆论难免要不惮以最坏的恶意问一声:这究竟是爱之深责之切、抑或是恨之深责之切? 倒不是公众对兰州版网约车新政情有独钟,而是在各地酝酿网约车“家规”的时候,如果第一个吃螃蟹者的姿势被认可、被模仿,势必直接决定了中国网约车在下一轮竞跑中的命运。 7月26日,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改革推进出租汽车行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随后,国务院7部委联合发布《网络预约处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它们名叫办法和意见,但在法治语境之下,它们该是地方性规章制度的法理源泉;而它们的法理基础,当为2008年实施的有市场经济宪法之城的《反垄断法》。从这个意义上说,兰州版网约车新政的诸多严苛规定,是操之过“严”的,而有关“出租车行业改革的重点在网约车”等判断,亦是黑白莫辨的。 在所谓“控制数量、规范运价”的思路之下,几个基础性问题接踵而至:第一,这种沿袭老路的管制思维,早已将传统出租车管得一塌糊涂,而今又继续接棒管理网约车,这算是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吗?第二,根据最近的《中国经济周刊》的调查,全国31个省会城市中,21个城市出租车万人拥有量不达标。兰州出租车万人拥有量仅为26台,而滴滴平台数据显示,目前兰州出租车在线叫车成功率最高不足25%,远低于其他城市70%左右的成功率。在这样的情况下,不去补足短板而继续数量管制,不说分享经济沦为镜花水月,市民出行需求果真高枕无忧? 没错,网约车是新事物,但其运行机制与价格水平早已在市场中动态形成,这个时候,地方监管的婆婆们如果操心过细、操心过多,行政手恐怕只会坏了价值规律和法治精神的规矩。在这个自由流动的社会,市民出行需求早不是个定量,而动态的网约车恰恰能基本匹配这种平衡,因此,若地方部门继续以线性思维去管控一切出租车,此前交通部提出的“群众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方便不方便”的评价标准,或就沦为空话一句。 眼下最要紧的,固然是各地紧锣密鼓“熬制”地方版网约车新规,但鉴于传统出租车与运管之间痴缠难解的旧情,还是恳请交通部等主管部门严查各地的网约车“紧箍咒”,切莫让初心纯良的属地管理,异化为自由裁量的秋后算账。(邓海建) |
声明:长城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新闻纠错、新闻爆料联系方式:15511386191 QQ:648308142 。 |
关键词:网约车,新政,审查,属地管理,紧箍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