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人情消费”不能只靠下发文件
-章友德 日前,某县下发指导文件,对红白事标准进行明确要求,要求彩礼总数控制在6万元以内,不执行者将被惩戒。同时规定,喜宴酒席要控制在10桌以内,车辆总数控制在6辆以内。此外,还提倡“不要房、不要车,自己家业自己创”的自强创业观,摒弃因婚借贷、婚后还账的陈规陋习。 这一指导意见出台后,立即引发网友的热烈讨论。它有没有出台的必要、实施的可能?文明新风能否因此建立?有人说,出台这种文件有一个重要的背景。那就是中央有关部门曾召开电视会议,要求把反对铺张浪费、反对婚丧大操大办作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但更现实的因素是,该县农村婚嫁、农民彩礼等负担非常严重。据说,有的婚礼花费高达三四十万元,在城里买一套房也成为一个基本要求,“有的家庭条件不怎么好的,孩子结一次婚,倾家荡产,还需要借贷”。 不仅女方家在彩礼钱方面攀比,男方家也容易进行比较。这种“面子消费”构成了一个普遍压力,对婚姻双方都造成巨大负担。一次孩子结婚,需要给一二十万元的彩礼。如果达不到这样的条件,男方家的儿子就难以娶上媳妇。同时,铺张的心理又逐渐推高了“人情消费”的标准。当人们支出了“礼钱”,便又想方设法地以各种名义回收“礼钱”。这已经不是所谓人类学意义上的互惠,而是陷入了一种恶性循环。 中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称号,礼尚往来本属正常,但畸形的“人情消费”让这种传统变了味。特别是,“人情支出”的名目越来越多,让礼尚往来越来越成为沉重负担。诸如生孩子、满月、过周岁、考学、参军、乔迁、生病等,各种大大小小的事情都可以成为“人情消费”的理由。而伴随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情消费”的标准也不断升格。中国青年报的一项调查显示,超过5成的人感觉“人情消费”负担过重。而实际情况,可能比这个还来得更为严重。这也就难怪有人戏称各种请柬为“红色罚款单”了。 “人情消费”之所以畸形发展固然有各种各样的具体原因,但归根结底还是“讲排场、要面子、爱攀比、随大流、小圈子”的文化心理作祟。在强调文化自信的今天,我们既要传承优秀传统文明,同时也要努力改变传统文化中的陈规陋习。 就此而言,面对越来越沉重的“人情消费”,出台相关指导文件自有其初衷。但要真正改变类似攀比消费之风,移风易俗才是关键。在这个过程中,相关指导意见需要与村规民约的制定和有效实施结合起来。例如,一些农村自发组织红白理事会,所有村民共同对红白事举办作出规定;理事会通过形式多样的工作方法,倡导移风易俗,形成文明新风。 还要看到的是,适量的“人情消费”是维系现代社会人际关系的一种手段,但应该注意避免异化为权力腐败。在社会转型过程中,如何以良好的党风影响社会风气,以健康的社会风气影响家庭风气,是一个值得思考的话题。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的活动作为一个重要的抓手,对于净化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虽然良好的社会风气不是一时一日就可以形成的,但当全社会有勇气面对陈规陋习并努力开始扬弃的时候,就迈出了关键的第一步。在这个过程中,领导干部和公职人员带头示范尤其重要。从这个意义上说,仅仅只有一个原则性的文件规定,是不能充分发挥作用的。我们更需要思考的是,如何真正推动措施的有效落地。 |
声明:长城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新闻纠错、新闻爆料联系方式:15511386191 QQ:648308142 。 |
关键词:消费,社会风气,彩礼,陈规陋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