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安全性能勿以皮薄皮厚论英雄
2013年6月20日,在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的实车碰撞试验室内,成功完成了东风汽车有限公司生产的天籁2.5XL领先版的正 面40%重叠可变形壁障碰撞试验。 一直以来,每当谈起日系车,人们总会将“小巧轻便”“经济节油”“售后优质”等评价挂在嘴边。然而说到安全性,日系车“车皮薄”、“不经撞”“不安全”的固有印象,从一开始就在人们心里扎了根。前不久,本报针对2013年的重点车型进行了为期四个月的汽车消费市场满意度调查。调查结果也显示,日系车满意度排名在紧凑型车及中型车中评价较低;像凯美瑞等服务评价甚至领先众豪车的日系车型,在综合满意度上还是因消费者固有的“日系汽车不安全”印象,败下阵来。 那么,日系车果真不如德系、美系车系安全吗?消费者对日系车不安全的担忧又出自何处? 测试日系车成绩出众 根据2013年9月的一份C-NCAP(中国新车评价规程)碰撞测试结果,自启用2012版新规则后,天籁和本田CR-V在所有参与测试的30款车型中,得分最高。在此前2009版规则的测试下,所有84款车型中,仅有5款车得分超过50,这其中日系就有两款。而从2013年全年C-NCAP的测评来看,以丰田RAV4、本田艾力绅、天籁、本田CR-V为代表的日系车,也在参加测试的38款车中领先欧美诸强。值得一提的是,最新发布的今年上半年测试结果,雅阁、新威驰、杰德等日系车,也进入到“五星车”的行列中来。 此外,在去年年底A-NCAP(澳大利亚新车安全评鉴协会)的一轮碰撞测试中,全新雅阁凭借其搭载的安全智能系统,就在侧面碰撞和行人保护测试中,表现得极为突出。A-NCAP主席LauchlanMcIntosh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雅阁的安全辅助技术,37年以来几乎都是无可挑剔的。 而如果说C-NCAP、A-NCAP还不够权威的话,大家公认的IIHS(美国公路安全保险协会)在对日系车安全性进行测试后得出了同样结论。无论是小面积重叠碰撞试验,还是正面40%碰撞试验,亦或是号称史上最严的“25%偏置正面碰撞”测试,获得最高G评的绝大多数也都是日系车。在多次测试中,本田雅阁、CR-V、思域,斯巴鲁森林人、讴歌TL、铃木凯泽西等车的表现,甚至超过了大众、雪佛兰等欧美品牌。 症结钢板厚度≠安全性 事实上,汽车行业发展到今天,主流品牌之间安全性差距并不大。但为何在国内,日系车在性价比、售后口碑极佳,各种碰撞试验又屡受好评的情况下,却依然落得个“安全性低”的差评呢? 不少车主认为,日系车之所以省油,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车轻,而车轻的直接来源就是其普遍采用的薄钢板,完全没有德系车给人的那种厚重、敦实之感。那么钢板厚度真的能对汽车安全性起到决定作用吗? 按照很多人的思维定势,人坐在车里,车把人包裹起来,汽车外壳越坚固,保护性就越高。而在人们的印象中,德系车正是在车体表面覆盖了各种钢板,理应最能确保车内人员的安全。 而在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模拟碰撞室主任张晓龙看来,汽车外壳坚硬无比未必是件好事。张晓龙从物理学的角度向记者阐述了一个道理,就是车壳越硬,撞击的瞬间就越短,撞击力转移到人体的冲击力也就越大,人就会伤得越重。“而从碰撞相容性的角度讲,事故中一方的车体过于坚硬,也只会给对方带来更大的伤害。”张晓龙指出,汽车如何承受并消化碰撞瞬间的冲击力,才是车辆能否真正起到安全作用的关键。 另据业内人士介绍,真正承受车辆撞击强度,实际靠的是车身安全结构中的“吸能区”与“抵御区”。德系车主张在吸能区就通过不同强度的钢板进行有节制的抵御,尽量将冲击力化解在这个区域;而日系车则是尽可能在吸能区通过溃缩变形进行最大限度的吸能,待冲击力深入吸能区后,再通过抵御区的坚固加以化解。“因此在事故现场,我们更多看到的是,日系车在发生碰撞后较之德系车更为严重的扭曲和变形。可以说正是这种视觉上带来的直观印象,造成了很多消费者对日系车的偏见。”张晓龙告诉记者。 从对乘员的保护效果上来说,二者在降低碰撞伤害、保护车内人员安全方面,做的都是相当不错的。这是造车理念的不同。 |
声明:长城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新闻纠错、新闻爆料联系方式:15511386191 QQ:648308142 。 |
关键词:汽车消费,车辆,安全性能,皮薄皮厚,安全性衡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