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消费维权>>今日推荐

传统书店经营难:“扛不住房租,拼不过电商”

来源: 燕赵都市报 作者: 2014-11-04 18:44:54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日前,本报刊发《小独立书店,生长在理想与现实之间》,引发了广大爱书人的关注。然而,记者在随后的调查采访中发下,在经营成本上升、网络图书业发展以及大众阅读习惯发生巨大改变的情况下,传统书店的经营正在变得前所未有地困难。

  本报记者付薇文/图

  批发商:书店正在“消失”

  石家庄友谊大街图书批发市场(以下简称“图批”)是石市规模最大的图书集散地,这里集中着上百家图书批发商,其中很多人已经从业多年。上周六下午,二楼一家书店的老板王大姐向记者感叹道,她做图书批发已经二十多年了,这几年,她感觉下游书店越来越难干。

  之所以有这种感觉,王大姐说,是因为这几年她的书店销量一直在下降,这意味着下游书商的销量在减少。而且不光是她的店,整个“图批”都这样,“三五年前都比现在好干。”与此同时她发现,不少从她店里进书的书店都经营不下去了,很多老面孔慢慢都不再进货。这两年,新面孔和老面孔更替得非常快。“图批”的另一位批发商王先生也有同样的感觉。他的店位于一楼,文史类图书居多。对于爱书人最感兴趣的专营文史社科类图书的独立书店,王先生说,这类书店的经营尤为困难,“如果是自己家的门脸儿,干一年还不如租出去。”

  王大姐经营的图书品种丰富,既有文史类,也有青春读物,还有儿童图书。同时,她的下游书店既有石家庄市区的,也有来自周边县市的。对于书店经营困难的原因,她认为自己掌握得比较全面:“现在书不好卖,而且网络冲击得太厉害,好多书都在网上看了。比如青春类的,下滑特明显。以前像《小时代》这样的书我们一次进几千本儿,都能销出去,现在进几百本儿都难。”

  书商:“钱会限制思维”

  石家庄市等闲书店的创办者王砂对于眼下的书店经营形势并不乐观:仅房租一项就让实体书店的经营不堪重负。

  2011年10月,王砂在十五中旁开办等闲书店。书店以5-7折的特价书为卖点,专营文史社科类图书,迅速成为石家庄爱书人心中的“小独立书店”的楷模。然而,在开办至今的3年时间内,等闲书店已经两次搬家、辗转三地,其中更经历了无数的选址周折,王砂说,经过这些折磨,她继续经营的心已经很淡了。

  等闲书店的两次搬家,归根到底,还是为一个“钱”字———都是为了节省房租而找了旧楼,结果遭遇拆迁。王砂说,现在回想起来,“钱会限制思维。”如果当初不是顾虑房租太高,一开始就选一个安稳的地方,也不至于发生后来的接连搬家而影响经营。

  前有人们阅读习惯的改变,后有电商平台围追堵截,这些都导致实体书店的利润越来越薄。在此情况下,房租成了压垮书商的最后一根稻草。在石家庄,小书店们被迫排除繁华路段、城市中心这样的优质区域,而委身于旧楼、二楼甚至不临街的门脸,使本就不易的经营变得更加艰困。

  承赐书社的老板殷慧钰也遭遇到了类似问题。在书社开张前半年多的时间里,他跑遍了石家庄,本想租一个能凸显文化品位的古旧建筑,但都因为租金太高而放弃,最后只好租下一个不临街的二楼,结果偏僻的店址影响了客源,更加重了经营压力。

  上文提到的“图批”王大姐认为,石家庄市区的房租明显高于周边县市,正在让小书店失去了最后的生存土壤。“现在市区哪儿还有小书店了?说实话,光靠市区的书店,我们根本养不起自己。作为一个省会城市,这可不正常。”

  电商:强势介入扼杀书店“血源”

  更重要的是,在电商平台的强势介入下,实体书店的进货渠道正在日益萎缩。由于京东、亚马逊等大型电商网站纷纷进军特价书领域,直接从出版社大批量取得特价书,造成了出版社的下游环节———批发商环节的萎缩,而批发商正是小书店的最重要供货商,小书店等于因此失去了最宝贵的“血源”。

  由于王砂的书店经营的是特价书,她的进货渠道并不是“图批”,而是北京的特价书批发市场。她发现,现在这个批发市场很冷清,完全不像以前那样红火。

  “这两次去北京,挺伤心的。”王砂说,她常去进货的三家书店里,有一家已经处于半歇业状态,总是关着门,另一家“改头换面”卖起了儿童类图书和教辅书,只有一家还在勉力支持,老板已经是一位70多岁的老人。此情此景令王砂心中有些悲凉。

  登录网站可以看到,上述电商平台纷纷开辟特价书专区,其中京东“特价店”部分图书低至3折以下,大部分则以3-5折出售;亚马逊开出“特价折扣区”,其中价格在3折及以下的有24281本,占总数量的79%;尚未辟出特价专区的当当则以15周年庆为卖点,推出了“折上折”等折扣服务。

  电商的强势介入令实体书店不得不面对消费者的转移和流失。与此同时,人们的阅读时间也在被无所不在的网络无情瓜分。根据央视市场研究部门iCTR近期公布的一份近万名网民参与的《指尖上的网民———中国移动网民分析报告》,近5成(47%)的移动网民手机日均使用时间超过1小时;此外,由于手机主要用来聊天、刷微信和微博、看新闻等,每天至少联网6次的用户占比达到41%。

  追问:我们是否仍需要书店?

  既然形势如此艰困,那么,我们是否应当认实体书店自生自灭?实体书店是否还有存在的必要呢?10月31日,记者在石家庄市街头随机采访了13位有阅读习惯的市民,出人意料的是,所有接受采访的市民———从初中生到六旬老人———都无一例外地认为:实体书店完全有必要存在,并无一人给出否定的答案。

  对于书店存在的理由,人们纷纷给出了自己的答案。中年人王先生认为,在书店买书更直观,除了可以随意翻阅、免费阅读,更重要的是能够判断这本书是不是喜欢、是不是值得购买,网购则很难做到这一点,常常造成浪费;一对初中生母子则觉得,相比网购,书店更能保证质量;一位60多岁的老人则表示,书店的书更为系统。

  有趣的是,4位结伴同行的高中女生的第一反应是:虽然她们自己已经很少逛书店,一般都是在网上看书,但是仍觉得实体书店应该存在。理由是:“虽然我们不需要,但是别人需要呀!”“没有书店,会不习惯。”在进一步思考之后,她们表示,可能是觉得书店的存在与“文化”有关。

  河北师大中文系教授高建军认为,从文化传承角度来看,书店的存在、尤其人文社科类书店的存在,是非常必要的。而书店目前面临的问题,也不能将原因简单归结于网络,而是文化氛围、阅读环境出了问题。“最根本的原因,是心态浮躁,没有读书氛围了。”高建军说,虽然读书人的绝对数量不少,但深度阅读的人少了。以大学生为例,他们本该是读书的重要群体,但是现实情况是,连中文系大学生,很多文学经典都没有读过,尤其是没有进入教材的现当代作家的作品。“不熟悉毕飞宇、阎连科,在莫言得奖前,他的作品看得也很少。”

  另一位河北科大教授谢志浩认为,实体书店与网络书店应该共同存在、各美其美,而不应该是被替代的关系。“实体书店有它的优势,像启功就是在琉璃厂的旧书摊‘泡’出来的。现在大环境变了,书店也该有所变化。北京的单向街做活动,三味书屋开讲座,都在吸引人气,咱们的书店也应该做些创新,让书友之间有个交流。”

声明:长城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新闻纠错、新闻爆料联系方式:15511386191 QQ:648308142 。

关键词:经营 难 房租

责任编辑:刘春亮

相关新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