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红包”抢了什么?给了什么?

来源: 央视网 作者: 2015-03-07 09:04:27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羊年春节已经过去了,在海量的大数据里,我们发现了两个有趣的结论。一是如我们所料,除夕的短信发送量大幅下降,数据流量却大增;二是羊年春晚的电视收视率创新低,但是观众的多屏收看却创出了新高。

  经济发展方向和公众生活习惯变迁有关

  这两个“一升一降”当然是有关联的。短信拜年的少了,都改成微信拜年了,数据流量自然上去了;看电视屏幕的少了,都等着在手机上摇一摇抢红包,多屏收看自然创了新高。二者的背后有一个规律,那就是经济发展的方向,要和公众的生活习惯变迁联系在一起。

  从历史上看,春节是最具备传统文化根底的一个日子。人们千百年来保留了大量最原始的春节传统。然而,经济发展,也是与生活习惯的变迁同步进行的。人们也在留存文化传统的同时,选择更加有效和符合需要的拜年形态。根本上说,心意都在,方式却需要与时俱进。

  春晚收视的变化体现观众文化选择的多样化

  曾几何时,春晚是除夕晚上唯一的娱乐伴随。当我们只有简单有限的娱乐方式的时候,春晚的节目大多数都能赢得观众的叫好。但是今天,一方面观众已经拥有更多的文化选择,另一方面社会也在追求更加互动和多元的娱乐方式,这个时候我们也应当理解屏幕收视率走低的春晚现状。

  这些年来,我们也看到有些改革能够深入人心取得成效,有些改革却不容易得到认可,根本上说是与公众的生活习惯变化直接相关的。经济文化工作者,不能只用自身的需要判断经济文化走向,更需要分析和理解社会经济形态的变迁,不断按照公众的需要去判断社会经济文化的走向。这就好比为什么电商时代的百货商场越来越难做,不是百货商场做的不好,而是购物方式发生了变化。
因此,不是年变了,而是过年的方式变了。我们依然愿意围炉守岁,但是我们可以选择更多的方式围炉守岁。微信终究也会被更新的媒体形态取代,抢红包也不能抢一辈子,团圆传统不变而节日面貌长信,只有适应这些方式变化,才能真正赢得新时代的叫好声,做改革中的弄潮儿。

声明:长城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新闻纠错、新闻爆料联系方式:15511386191 QQ:648308142 。

关键词:红包,经济

责任编辑:解娜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