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质量重营销”三成智能电视3年内出故障
问题越来越多出在软件上 但是,出货量迅猛增长的背后,却是消费者对智能电视的频繁吐槽。王先生向记者讲述了他的智能电视“坑爹”体验。三年前,王先生花了3500元购入了一台37英寸的国产智能电视,不到半年,电视开机后就出现画面变暗的问题。后来做了维修,但没用两年,电视机画面亮度和图像显示又不正常了,由于维修成本太高,王先生干脆把智能电视当废品卖了。“以前一台电视看好几年,现在质量不行啊。”王先生慨叹。 这样的案例不胜枚举。昨日,媒体迅速发起了《2015中国智能电视产品质量满意度调查问卷》,截至截稿时间,共收回有效问卷样本100份。问及“电视购买多久后第一次出现质量问题”,32%的智能电视用户选择3年以内。相比之下,仅有14%的非智能电视用户反映“3年内有出现故障”。 更具体地说,“画面显示、音质”以及“APP下载后无法安装、升级失败等交互体验出现问题”是消费者吐槽最多的地方。此外,“平板电视故障率水平出现抬头趋势,比例高达12.3%,特别是智能电视的普及为售后服务带来挑战。”中国电子商会副秘书长陆刃波对记者说。 也就是说,随之智能电视普及,“以前质量问题主要是硬件,现在越来越多的问题出在软件。这是传统电视之前没有遇到过的问题,目前企业在软件、评测、售后服务等方面也在努力。”国家广播电视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副总经理刘志刚分析。 原因降本压力山大 这或许是个危险信号。 此前不久,国家广播电视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完成了一份《2015年中国平板电视产品质量报告》,从32-70英寸之间,涵盖了40个型号的产品。结果显示,40个型号平均亮度278cd/平方米,差异比较大,符合SG标准要求大于350cd/平方的只有25%。 “从显示亮度指标来讲,效果不是特别好。而在声频响应,随着电视越做越薄,好多平板电视比传统CRT电视声频指标下降明显。”刘志刚给记者分析,一些项目指标比较差,这跟产品价格差异和价格战有关,与成本控制有关系。 一年前,智能电视还都属于彩电中高端产品,价格通常要比普通平板电视高20%-30%左右。而在乐视等互联网品牌的搅动下,智能电视的身价也迅速下跌。40英寸左右的智能电视2000元左右的价格并不稀罕,创维、海信、长虹、康佳、TCL等家家有售。一位国产品牌彩电市场人员向记者表示,的确部分型号产品质量退化严重,主要是降本的压力存在。“智能电视的质量隐患也增加了。” 一边是生产成本的拼命压缩,另一边却是营销推广的疯狂砸钱。从近两个月的新品发布会来看,炫智能应用是彩电发布会的主体内容,并都喜欢请明星代言,“好声音”、“跑男”,综艺节目人气王也是彩电企业的最爱。 “音质画一定是最基础的属性,可惜企业现在总谈自己的海量内容,不再谈自己用的面板多好,工业设计多棒。现阶段国内家电制造业做得还不够精细化和人性化,特别是在‘以量取胜’的观念引导下,厂商们过于急切地通过创新技术和创新概念来拉动需求,反而忽视了‘质量’是制造企业做好产品的基础和前提。”陆刃波一语中的。 [问题答疑] 电视机会中毒么? 刘志刚表示,跟使用手机一样,中毒是有可能的,目前企业对于app涉及信息安全的部分重视度在提高。不过长期来讲,电视一样会面临中毒的问题,不可避免。 软件问题三包管么? 陆刃波表示,国家现有三包政策内,主要部件是否能够包括智能芯片、W iFi模组等智能件,暂不明确,而关于智能软件系统、应用程序、智能内容服务还是缺失的。记者也拨打了部分国产彩电企业售后服务电话,客服称,除了屏幕等核心部件保修三年外,智能软件系统等按照一年整机保修的范围来算。由于没有统一规定,消费者购机时还是要和商家明确。 |
声明:长城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新闻纠错、新闻爆料联系方式:15511386191 QQ:648308142 。 |
关键词:智能电视,质量问题,轻质量,重营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