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消费维权>>道听图说

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 科技专家的京石双城生活

来源:石家庄新闻网 作者:李彦水 2016-01-29 12:22:43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贾辰华(左)正与助手研究提升无人机的性能

  隆冬时节,天寒地冻。北京海淀区万柳亿城中心大楼前,一个身挎灰色背包的中年男子抬手捋了下被寒风吹乱的头发,顺着人流挤进大厅电梯。

  他就是贾辰华,现为北京宏图远见科技公司总经理、河北天测信息技术公司总经理、河北省“百人计划”专家、享受河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石家庄市市管拔尖人才……

  光环背后,是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一名科技专家致力于遥感和地理信息技术产业化的艰辛,是一个行业精英促进京石资源交流融合的范本。

  在北京:招纳贤才热情高涨

  1月26日,北京气温很低。办公室里,贾辰华招聘贤才的热情却很高涨。

  “来我这儿干吧,公司很快就要搞股改,不会亏待你们。”贾辰华对面前的两个年轻人说。

  两个年轻人中,一个来自北京某科技集团,一个来自北京某信息公司,均为遥感和地理信息专家。

  “普通员工和公司高层都能持股?”一个年轻人问。

  “对。要激发大家的积极性!”贾辰华回答。

  “公司都和哪些单位有合作?”另一个年轻人问。

  “我们刚和世界500强之一UPS签协议,将负责优化UPS配送网络。”贾辰华边回答边打开投影仪,一批合作伙伴的图标呈现在屏幕上:可口可乐、永和大王、中国航油……

  贾辰华的团队依据地理、人口、交通信息等进行大数据分析,为这些企业提供决策支持。比如,永和大王网点遍布全国,受市场竞争等因素影响,有的店要撤除,有的店要新建。什么时候撤旧店、在哪儿建新店,都要有科学报告,这个报告就由贾辰华的团队负责。

  在与两位应聘者对话间隙,贾辰华还接听了几个电话。一个电话由河北省某协会打来,通知他参加留学人员技术交流会;一个电话由河北省某政府部门打来,邀请他参加遥感应用产业对接会。

  另一间办公室里,几个年轻人正在探讨一个技术难题。研发总监周剑正则在忙着用ECLIPSE工具编程,这是贾辰华公司掌握的核心技术。

  转眼已到中午,两位应聘者与贾辰华挥手告别。

  “咱到楼下吃碗拉面吧,味道不错,也省时间。”和记者一起吃着热气腾腾的大碗面,贾辰华脸上露出笑容:“两位应聘者都是不可多得的人才,他们也非常看好公司的前景。来公司工作后,他们每个人都能拿几十万元的年薪。”

  在我国,遥感与地理信息服务行业起步晚,相关高级人才稀缺。贾辰华把高科技人才聚集的北京作为基地,构建了属下几家公司共有的智囊库,石家庄的公司已经从中受益。

  中央制定的《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要调整经济结构和空间结构,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在产业升级转移等领域率先突破。

  以前是企业家从河北找到项目然后带到北京发展。这一重大政策落地后,北京很多战略性新兴技术及项目开始向河北转移。

  在贾辰华看来,河北有市场和区位优势,北京有人才和技术优势。特别是石家庄的发展环境日益改善、北京的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地位不断强化,两地可以实现政策互动、资源共享。

  贾辰华的高科技项目,正在成为京津冀区域新生态链条上的一个样本,也正在成为新产业格局中的一个亮点。

  在途中:

  一路颠簸却很充实

  下午2点30分,助理通过互联网买好了北京到石家庄的高铁车票。

  贾辰华的住房和户籍在北京,属下三个公司分布在三地:北京是研发中心,石家庄是应用中心,邢台是产业基地,三大板块共安排就业上千人,每年缴税数百万元。

  “咱得坐两趟地铁才能到西客站。”贾辰华一边看表一边整理背包,随后快步走出公司,沿长春桥路向西步行15分钟,从长春桥入口进入地铁10号线。

  贾辰华没去排队买票,他从包里取出一张标有“一卡通”三字的芯片卡,直接刷卡进了车站。不到两分钟,一列地铁呼啸而来。

  贾辰华顺着人流挤进车厢,然后靠在不锈钢立柱上通过微信和公司主管交流业务。在六里桥站,贾辰华又转乘9号线地铁直达西客站,并顺利登上了北京开往石家庄的高铁。

  大约1小时25分钟的行车时间里,贾辰华一会儿通过互联网搜索关于地理遥感领域的新闻资讯,一会儿用手机接听电话,一会儿用微信传递信息,没有片刻休息。

  高铁到达石家庄时,夜幕已经降临。贾辰华在火车站乘出租车直奔位于高新区的公司。这里的员工超过300人,是河北规模最大的民营地理信息服务企业。当他和公司主管交流完当天的重要业务,已是21时,一天的忙碌接近尾声。

  “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正在落地,京石交通越来越方便,手机漫游费已取消,一卡通正在推行,各项成本正在降低。”贾辰华说,自己处在一个极好的发展时期。一个接一个的利好政策,催动着他日夜兼程、奋进不止。

  就是这样,每周二或周三,贾辰华从北京赶到石家庄,周末返京,或与专家对接、或与家人团聚。一周一个来回,至今已经三年。期间,偶尔会到邢台的产业基地看看。

  虽然能在周末陪爱人吃饭、打球、逛公园,但仍会被家人抱怨“为了工作,简直是在卖命”。而他似乎早已习惯这种双城生活,艰辛而充实。

  在石家庄:用心用情经营项目

  1月27日早8时,石家庄高新区物联网大厦河北天测信息技术公司大厅里,技术人员正用专业软件解译一幅遥感影像图。

  “影像图由我们的无人机航拍。”贾辰华自豪于这项技术,甚至还要围绕既有的无人机技术,打造河北最大无人机研发基地,扩大战略版图。

  细看这幅影像图,上面标有桑东村字样,每家的地块边界很清晰。有关部门依此进行耕地确权,时间缩短一半、效率提升30%。

  在无人机实验室,几个技术人员则准备携无人机到衡水市航测,这种无人机已为河北40多个县、数千个村庄、上万家农户测量了地界。

  除了耕地确权,贾辰华的遥感与地理信息技术还应用在政务、商业、水利、环保等领域,前景可期。

  石家庄连续6次入围全国十大幸福城市,又是全国交通枢纽、河北省省会、宜居宜业大城市。在这里干事业,贾辰华感到心里无比踏实。

  “有时候工作累了,还会爬爬西山、转转滹沱河景区,放松下心情。”贾辰华对石家庄有感情,认为发展潜力巨大,这也是他不辞辛苦、坚持来往于京石两地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周而复始的奔波中,贾辰华把来自中国科学院等高端智力机构的人才和技术等资源源源不断引入河北省省会石家庄,石家庄公司的竞争力得以持续提升。

  北京和石家庄两地的商务、科技、人才资源交流融合的影子,在这位科技专家身上赫然显现。

  在未来:坚韧不拔绘就蓝图

  贾辰华是一个有家国情怀的人。

  时间回溯到1983年,他从河北农大毕业分配到河北省科委,9年后又考上泰国亚洲理工学院,之后获得澳大利亚和加拿大技术移民绿卡,1998年毅然回国,倾心打造自己的高科技企业。

  一个例子能证明贾辰华的出类拔萃。他主导研发的北京市公安局警用地理信息平台是全国首个,后又在很多城市推广。

  这位专家的命根是科技创新。他率自己的团队攻坚克难,先后突破了地理大数据分析模型等30多项重大技术创新。

  看看摆在办公桌上的工作日志,就能知道他下周还要做很多大事:催办基地建设手续、协调项目融资、新招科技人才……

  贾辰华更大的发展蓝图,是准备筹建地理信息大数据院士工作站。

  “干事创业,必须坚韧不拔。”年近五旬的贾辰华,聊起自己的事业精气神十足:“再苦再难我都得顶住。这是我的追求,也是我的生活。”

  又是一个周末。贾辰华登上石家庄开往北京的高铁。可能是有些疲惫,一会儿就靠在座位上睡着了。高铁车厢里清扫垃圾的大姐、来回走动的乘客、往返穿梭的售货员,各种声音、各种“骚扰”,都没能惊动他。也许,一个新的高科技项目又在酝酿中。

  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这一国家战略的深入实施,三地之间的信息、技术、人才、资金等重要生产要素和社会财富加速流动,越来越多的科技专家、商界精英因事业发展需要,在不同城市之间奔波往返,用激情和智慧在这一浓墨重彩的蓝图之上,抒写着不一样的人生传奇。日前,记者走近贾辰华——一个长期穿梭在京石两地的科技专家,近距离记录他原生态的工作和生活。

  中央政治局2015年4月30日审议通过《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要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在产业升级转移等重点领域率先突破。之后中央又召开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推动会,强调要强化创新驱动,健全区域创新体系,整合区域创新资源;做好北京原始创新、天津研发转化、河北推广应用的衔接;促进科技创新资源和成果开放共享,加强科技人才培养与交流。有粗略统计显示,2015年,河北引进京津项目达4000个,引进的资金有一半来自京津。为承接京津产业项目,河北确定了40个重点承接转移平台和重点园区,石家庄正与京津联合创建一批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和重点实验室。在创新驱动方面,一批高科技人才投身于三地的协同发展大潮,尤其是北京,已有上百家高科技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与河北各地市和机构开展深度合作,各类人才特别是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高端人才加速向河北流动,相关成果不断显现。

声明:长城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新闻纠错、新闻爆料联系方式:15511386191 QQ:648308142 。

关键词:京津冀协同发展,科技专家,双城生活

责任编辑:武亚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