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调工程水质调查:水源地水可直接饮用
8月8日,胡家岭水质监测站负责人介绍水质监测情况。 8月10日,十堰城区“报社沟”,工人们正在进行清淤工作。本报记者柴如瑾摄 距离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通水不足百天,为保证受水地用水安全,水源区目前水质如何,采取了哪些措施来保水护水,水源保护面临什么难题?近日,记者随中国记协媒体采访团来到湖北十堰,实地了解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丹江口水库的水质保护情况。 水源地水质可直接饮用 南水北调,成败在水质。 在距离丹江口大坝左侧3公里的丹江口水库胡家岭水质监测站内,记者在显示屏上看到了8日16时的监测数据:PH酸碱度7.47、氨氮0.16mg/L、溶解氧8.67mg/L。这里的5台水质监测设备每4小时自动采样分析一次,将监测数据自动上传至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并在互联网上实时发布。 国务院2012年批复的《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十二五”规划》,明确对调水水质提出要求:2014年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前,丹江口水库陶岔取水口水质达到Ⅱ类(总氮保持稳定);主要入库支流水质符合水功能区目标要求;汉江干流省界断面水质达到Ⅱ类。 “今天溶解氧等数据可达地表水Ⅰ类。除了自动监测,我们每月还要在水库的9个点对水质进行29项指标的人工检测。”监测站负责人柳根介绍道,“自2002年建站以来,库区水质常年保持在Ⅰ至Ⅱ类,水质状况优,可以直接饮用。” 记者在丹江口大坝了解到,受降水偏少、上游来水少及下游需泄水等因素的影响,水库水位约为142米,略低于往年同期约150米的水位。待今年秋汛后,建成后的丹江口水库水位将可达170米、库容290.5亿立方米、水域面积1050平方公里,成为亚洲最大的人工淡水湖。南水北调一期每年将从这里调水95亿立方米,向河南、河北、北京、天津4省市沿线地区的20多座城市,提供生产生活用水,有效缓解北方地区水资源严重短缺局面。 |
声明:长城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新闻纠错、新闻爆料联系方式:15511386191 QQ:648308142 。 |
关键词:南水北调,水源地,直接饮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