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消费维权>>维权

借助微信做生意失信誉 法院判返还货款赔息

来源: 中国消费网 作者: 刘浩 2014-09-18 09:10:33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借助微信联系,买卖多个品牌奢侈品,这桩发生在朋友圈内彼此有着良好互信的生意,最终因为供货方的失信,交易双方对簿公堂。近日,上海市长宁区法院对一起买卖合同纠纷案做出一审判决,未能履行交货义务的被告返还原告货款8.3万余元,并按银行同期贷款利率赔付相应利息。

  唐建明和宋媛媛都是80后年轻人,2012年在一次朋友聚会上两人相识。闲谈中唐建明得知,宋媛媛可以通过正规渠道以优惠价格买到多个品牌的奢侈品,双方便互加了微信好友。之后,双方通过微信联系做起了生意。

  宋媛媛以私信方式向唐建明发布货源信息,唐建明收到后向其订购商品并将预付款转账至宋媛媛名下的银行账户,唐建明收货后再加价转售他人。

  去年2月至8月间,唐建明先后向宋媛媛订购了香奈儿、普拉达、菲拉格慕等多个品牌的包和皮鞋,总计付款8.3万余元。但是,这些原定付款后3至6个月便可交货的商品,直到今年3月唐建明向法院起诉时,宋媛媛仍然不能交付。唐建明将宋媛媛诉至法院。

  唐建明认为,他与宋媛媛虽然没有签订书面买卖合同,但双方通过微信联系达成了买卖合意,现在自己付款后宋媛媛不能交货构成违约,理应返还货款并赔偿利息损失。

  宋媛媛辩称,双方并非买卖合同关系而是委托合同关系,是由她代唐建明向共同的上家李某代购商品,她向唐建明发送的商品信息均来自于李某,她收取唐建明交付的货款在扣除赚取的差价后,也都付给了李某。现在李某因涉嫌诈骗被公安机关立案调查,她也是受害者。

  主审法官谢兰表示,本案原、被告之间通过微信洽谈生意的具体情形,符合《合同法》关于要约、承诺及买卖合同成立的相关规定,原、被告之间的买卖合同成立,该合同合法有效,应受法律保护。被告主张双方是委托代理关系,但该主张与双方之间的运作模式不相符合,法庭不予采信。由于被告明确表示不能发货,这一违约行为导致合同目的不能实现,原告因此要求解除合同,返还货款并赔偿利息损失,该诉讼请求具有法律依据,依法予以支持。日前,法院对本案作出一审判决,解除双方间的买卖合同关系,由宋媛媛返还唐建明货款8.3万余元,并按银行同期贷款利率赔付相应利息。(文中当事人均为化名)

声明:长城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新闻纠错、新闻爆料联系方式:15511386191 QQ:648308142 。

关键词:微信,做生意,信誉,奢侈品

责任编辑:武亚宁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