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化剂”危害:检测称200份食品逾4成超标
台湾饮料、酒鬼酒等风波,让“塑化剂”这一本陌生的化学名词,引起广泛关注。然而记者近期调查发现,塑化剂并未走远,其仍在化妆品、保健食品、儿童玩具中存在,一份检测报告甚至显示,200份食品中,逾四成超出国家规定限量值。 塑化剂危害男性生殖能力并促使女性性早熟,长期大量摄入可能导致肝癌。专家表示,要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涉“塑”数据,不应成为一个让公众疑虑的“黑匣子”。 200份食品四成超限塑化剂祸起包装“迁移” 广泛使用的塑化剂——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严禁添加到食品中,但允许使用在食品等包装容器中,很容易产生迁移,我国卫生部门对3种塑化剂的最大迁移量进行了明确规定。 杭州市疾控中心的一份报告显示,当地200份食品检测中就存在两种不同的塑化剂,一种87份样品超限,另一种16份食品超限,共占样品比例逾四成。这份发布于《中国卫生检验杂志》上的相关数据也引起业内人士的密切关注。 “涉及检测的相关食品,都是在杭州市场上随机购买,且是出厂检验合格、并准予销售。”杭州市疾控中心理化检验科工作人员樊继彩博士说,包括食用油、油炸食品、茶叶、面制品、茶叶、木耳等消费者常购买的产品。 检测结果显示,塑化剂在油脂类产品中比非油脂类产品中更容易溶出,且在食品中的污染较普遍,不止来源于包装材料,在食品的生产、运输以及保存过程中都有迁移。 上海市食品研究所技术总监马志英介绍,生煎包、油条等一些油煎类早餐,放在塑料袋后受高温和油脂影响,都会出现塑化剂迁移而超限。“有的塑料袋本身质量差,甚至用的是回收塑料,特别容易出现这一问题。” 塑化剂的危害引起了研究机构和环保组织的担心,研究指出,超量接触可能对环境、人类生殖系统和激素功能都造成影响。2011年,台湾曝出饮料人为添加,数百种产品“沦陷”;2012年,白酒塑化剂检出超标,对人体健康危害几何、消费者知情权如何保障也成为质疑焦点。 樊继彩说,堵住了人为添加的可能,迁移的危害也不可小觑。“全球每年塑化剂用量高达820万吨以上,其中大量用于包装,但包装材料引起塑化剂迁移,最终污染食品、药品、食用香精等的现象并不少见。” 揭开检测结果“黑匣子”,化妆品、玩具、药品涉“塑”? 我国将5种塑化剂列入了化妆品的“黑名单”,也对食品中迁移量做出规定,但只要和塑料有长时间接触,塑化剂的身影就很难避免。公开数据显示,包括指甲油、饮用水、保健食品、儿童玩具中,检出禁用成分、或塑化剂超限的现象并不少见。 浙江省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的一项调查显示,研究者在浙江省11个地市的药店采样了24批儿童使用的口服液保健品,8批检出塑化剂,一批超限近3倍;中山大学药学院有关研究指出,灵芝孢子油、五味子油、葡萄籽油等塑料瓶装的中药油脂都有超限…… 对塑化剂有十多年研究的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厉曙光告诉记者,加热路边的塑料瓶装豆浆,用塑料袋直接装油炸食品,都可能导致迁移;一些食品即使没有接触过塑料,也可能含有大量塑化剂,就是塑料大棚腐烂污染了土壤。 然而,由于标准缺失、执法力度弱、企业重视度低,塑化剂的问题却常常被监管和企业忽略。“2011年台湾塑化剂风波闹得最凶的时候,我们一年检测了几百例,可这两年我们每年只接到几起企业委托的检测。”一家食品检测公司工作人员说。 此前白酒塑化剂风波爆发时,也有监管人员直言,相关部门没有将塑化剂指标正式列入白酒产品的标准,从法律角度讲,没法判断是否超标。虽然有迁移量规定,但没有上升到法律、法规的层面,对企业难有法律约束力。 |
声明:长城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新闻纠错、新闻爆料联系方式:15511386191 QQ:648308142 。 |
关键词:塑化剂,食品安全,日用品,摄取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