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消费维权 >> 今日推荐

孟村乡贤张贵普:心疼老弱 反哺乡梓

2018-11-29 19:09:57 作者: 来源: 河北新闻网
分享:

  修桥铺路、美化环境、免费为贫困乡亲盖楼、坚持为独居老人发放面食……孟村回族自治县丁庄子村65岁的张贵普,之前是一名成功的企业家,如今是一位斥资两千余万元反哺桑梓的乡贤。

  “心疼穷人,帮助别人,是长辈留给我的家风祖训,也是我留给孩子们的人生财富。”张贵普说。

  从事公益反哺桑梓,张贵普已经花掉了两千多万元。

  1.“我不愿让物质圈住自己”

  张贵普出生在孟村回族自治县丁庄子村一户普通农家。由于幼时家庭条件不好,家里兄弟姐妹又多,张贵普17岁时放弃了上大学的机会,到孟村回族自治县燃料公司上班了。刚一报到,张贵普就接到一项艰巨的任务,安装三台新设备。张贵普一边摸索,一边钻研,一个人花了两个半月时间,组装出了粉煤机、煤球机还有蜂窝煤机。

  从那以后,张贵普专心搞起了科研,研制出的节能灶、沼气池和太阳能设备在孟村当地得到大力推广,各单位派人学习经验,他本人也被调入孟村回族自治县科协工作。20岁那年,他对拖拉机上的柴油机进行改造,可以对废气循环利用,进行二次燃烧,孟村回族自治县商业局第一次为个人颁发了700元的“大红包”。那年,张贵普不仅领到人生第一笔奖金,还荣膺“县长特别奖”。

  1975年,张贵普被调入当地生产指挥部担任秘书,并当选为“沧州地区杰出青年”。正当仕途一片辉煌之时,他毅然回到燃料公司继续搞研究。

  “当官不是我的追求,我想要做自己喜欢的事。”张贵普说。

  1990年,张贵普涉足商业,做起了石油生意,始终把诚信和品质摆在前面。每月28日结款日,不论天降暴雨还是大雪,不管道路多么泥泞难行,他总会准时到沧州地区总公司送货款。对于卖出去的油品,他严格遵循“分量足”“质量好”的原则,回头客越来越多。渐渐地,张贵普的销售网络覆盖整个沧州地区,并成立了正信石油有限公司。

  但是,就在他的事业最辉煌的时候,在54岁那年,年富力强的张贵普再一次作出常人难以理解的选择:全身而退,回到家乡开始做公益。

  “我不愿意让物质圈住自己。除了挣钱,我觉得自己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张贵普说。

  张贵普为村民修的桥。

  2.让村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丁庄子是个有着900多户、近5000口人的大村。从事公益事业多年来,张贵普为村里修桥铺路、清运垃圾、美化环境,做了一件又一件实实在在的好事。村民们赞不绝口。

  村民张贵生说,以前去洼里浇地,一下雨路就走不了,化肥更是运不进去。

  “2010年,张贵普出资三百多万元,把村里通往田间地头的土路都修成了砖路。”张贵生说,修好的砖路长达三千多米,大伙走在上面心里特别豁亮。据测算,张贵普为村里捐资修路已超过一万米,路宽都在四米到五米。

  看到乡亲们浇地困难,灌溉农作物水资源浪费严重,搞了一辈子节能研究的张贵普又出资十几万元,给乡亲们安装了地泵,并铺设了上千米的输水管道,大大节约了人力和成本。

  张贵普出资数万元给村里修建了小广场,并安装了体育器材,只为让村里的老年人有个休闲娱乐的场所。为了让乡亲们享受到良好的卫生环境,他还出资清运垃圾,修建了垃圾池,并且每天早上主动出门清扫街道。在他的带动下,乡亲们纷纷拿起扫帚,自觉打扫村里的卫生。

  2016年,张贵普出动设备和人员,出资清运村里的垃圾200余车,并把村里泥泞失修的小路都变成了宽阔的大道。为了解决困扰丁庄子乡亲们几十年的排水不畅难题,张贵普调机械、调人员、调资金,为村里铺设了上千米的下水管道。

  村里村外,张贵普种植各种树木上万棵,他还在自家田地里长年种树,只为让丁庄子村能有更多美景。

  村里有个臭水坑,这些年已发生过数起溺水事故。张贵普带人垫土一万多立方米,用了四个月的时间,直到把坑填平,修成了马路。

  73岁的村民张贵才说,看到张贵普出资数百万元让村容村貌焕然一新,他和村里的老人们都主动到工地上义务劳动。没想到,工程结束后,张贵普给每位老人都开了工钱。“我们都七十多岁了,能干多少活啊?人家按每天一百二十元的高标准给我们发钱。他真是好人啊!”

  “中秋节,我又收到了200元。张贵普经常慰问村里的贫困户和七十岁以上的老人。”村民丁文兰说,“谁家有病人,张贵普都会捐款。村里一位老人患了癌症,他送去5000元。一个孩子得了脑瘤,他送去上万元。”

  张贵普组织村民修路。

  3.自己出资为贫困户盖楼

  在农村,没有楼房就娶不上媳妇。张贵普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让穷人也住上楼房”成了张贵普的一个心愿。

  萌生这样的想法后,张贵普立即行动起来。

  2016年9月,斥资近千万元的“爱心楼”正式动工,村民们听说他要免费送楼房,都觉得“不可思议”。如今,这栋居民楼已经竣工了。楼房粉刷成墨绿色,7层、两个单元、28户,面积从90多平方米到140多平方米不等。目前,28户居民楼已免费赠给村里的贫困乡亲。

  “为了节约大伙儿的生活成本,我设计了三种水网。冲厕所用坑里的水,洗衣服拖地用井水,吃饭用自来水。

  “很多老人睡床不习惯,我就在屋里设计了大土炕。

  “农村家庭人口多,逢年过节聚在一起,客厅必须大。”张贵普笑着说。

  原来,这栋居民楼的设计师就是张贵普本人。他表示,自己在农村待了一辈子,“更懂农村人的生活习惯”。

  丁庄子村民石富友和老伴上了年纪,儿子儿媳都是残疾人,一家人住的平房一下雨就漏水。如今,石富友一家分到了新楼房,都盼着早日搬进去住呢。

  贫困户王秀清最近也是很高兴,没事儿就到楼房的工地前转一转、看一看。

  王秀清妻子瘫痪,儿子有智力缺陷,女儿年幼,一家四口以前挤在一幢破房子里。几年前,张贵普两次出资,为王秀清一家翻盖了三间砖房。这次,他又给王秀清一家分了一套新楼房。

  “简直跟做梦一样!谁能想到,我们一家也能住上楼房啊!”王秀清动情地说。

  目前,张贵普正在积极联系相关部门,给新楼房安装天然气,并酝酿二期建设的开工事宜。

  “我还计划建一所养老院,让村里的老人们真正老有所养、老有所依。”张贵普说。

  张贵普自己出资,安排村里的超市免费为独居老人发放面食。

  4.让好家风一代代传承下去

  “在我的印象中,我的爷爷和父母虽然一生清贫,却始终在帮助别人。”张贵普说,他的爷爷为人善良,村里一位万姓孤儿过世,是他的爷爷张罗着给发送的,又把这位孤儿葬在了自家坟地里。到他的父母那一辈,助人为乐的事就更多了。村里曾有一位“马爷”,与老伴住在地窖里。他的父亲经常接济“马爷”老两口。1959年,“马爷”去世了,他的父亲又把“马爷”的老伴接到自己家里,照顾了十几年,直到过世。

  “心疼穷人,帮助别人,是祖辈留给我的家风祖训。现在,我也要把助人为乐的家风继续传承下去,给子孙们做个榜样。”张贵普说。

  难能可贵的是,张贵普并非有钱了才去帮助别人的,“看不得别人受穷”是他一贯的作风。

  张贵普刚参加工作时,看到工友胥秀峰因为家里条件差穿得破衣烂衫的,就把自己唯一一套工作服送给了胥秀峰。

  张贵普的大儿子张孟君说,从他记事起,父亲就一直在做好事。他小时候,家里盖房,为了省钱,主体盖好之后父母舍不得再雇工人,就自己没黑没白地干活。好不容易凑钱买了一套门窗,听说我表姑家盖房也缺窗户缺门,就把新买的门窗给我表姑家送去了。

  如今,有钱的人家很少苦着孩子,都愿意让孩子去大城市发展,甚至出国发展。张贵普却要求自己的三个儿子留在丁庄子村。他对孩子们说:“这里才是你们的根。”

  受好家风影响,张孟君三兄弟至今没和父亲分家,他们从小就教育孩子们不攀比、不奢侈、不小气,要心怀感恩并能体谅别人。

  每天中午,村里旺茂超市的老板张美荣就会拿出一个本子,给前来领面食的老人们登记。

  三年前,张贵普看到村里一些独居的老人吃饭总是凑合,便在村里的三个超市设点发放馒头、烧饼、包子等面食。老人们回去炒点菜,熬点粥,一天的饭就有了着落。张贵普则按时给超市结账,每年大约花费4万元。知道现在年轻人打拼不容易,老人们又不肯开口向儿女们要钱,张贵普就坚持每年慰问村里的老人和贫困户,只为他们的晚年生活能过得舒坦一点。

  如今,张贵普65岁了,也到了含饴弄孙的年纪,但他比从前还忙了,每天只睡四五个小时,考虑最多的就是丁庄子的人和事。他还专门设计了丁庄子发展图,“这是民族路,这是和谐路,这是沿街门市,这是工业园区……”张贵普憧憬着自己的家乡能越来越好。

声明:长城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新闻纠错、新闻爆料联系方式:15511386191 QQ:648308142 。
关键词:心疼,老弱责任编辑:刘春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