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报告预测:本土品牌2018年将达国际水平
“保持类似进步,本土品牌将于2018年在产品质量方面达到国际品牌水平”。10月31日,J.D.Power亚太公司发布2014年中国新车质量研究SM(IQS)报告显示,中国新车质量持续大幅提升,自主品牌与国际品牌之间的差距下降至历史最低点。与此同时,自主品牌的品牌形象仍需要进一步提升,进而转变消费者观念,刺激购买欲望。 J.D.Power亚太公司中国新车质量研究致力于衡量新车车主购车后2-6个月内经历的问题,并将新车质量问题明确划分为两大类:设计缺陷和故障/无法操作。新车质量的综合得分以每百辆车的问题数(PP100)来衡量,分数越低表明问题发生率越低,质量也越高。 研究报告共涵盖62个品牌的212款乘用车型。 驾驶体验提升整体新车质量 2014年总体新车质量平均为104个PP100,与2013年(119个PP100)相比有显著进步。行业整体新车质量的提升主要归功于驾驶体验方面问题(22个PP100)的减少,相比去年降低了19%。发动机/变速系统依然是问题最多的方面(30个PP100)。 在两大类新车质量问题中,故障/无法操作问题为59个PP100,与2013年相比减少14%;设计缺陷问题为34个PP100,与2013年相比减少3%。其中,“耗油量过大”连续八年成为最频繁出现的问题。出现频率居前五位的问题还包括“刹车有噪声”、“空调开启后,发动机没力”、“风噪声过大”和“发动机有不正常杂音”。 J.D.Power亚太公司中国区副总裁兼董事总经理梅松林博士表示:“为了减少故障/无法操作问题,汽车行业付出了巨大努力。成就值得褒奖,但汽车行业仍需要关注,并解决设计缺陷问题”。 “产品质量好”位列购车原因第二位 数据显示,消费者购买汽车最主要的原因是“朋友/亲戚推荐”,占比17%。而新车质量直接影响车主的推荐意愿。在没有经历任何车辆问题的车主中,有40%表示他们“肯定会”向其他人推荐他们购买的车型。而对于经历过一个或更多车辆问题的车主,这一推荐率则下降至25%。 其次是“产品质量好”,占所有购买原因的16%。这一数据自2008年的10%,已提升6个百分点。 同时,“价格低”不再成为消费者购买汽车的主要衡量标准,其占比自2008年的9%已在2013年下降至6%。换言之,中国汽车消费市场对于价格的敏感度下降,整体消费观念发生了改变——消费者愿意花费更高的成本获得质量更好的汽车产品。 |
声明:长城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新闻纠错、新闻爆料联系方式:15511386191 QQ:648308142 。 |
关键词:本土品牌,2018年,国际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