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消费维权>>消费

高端蔬菜市场混乱 生态有机标签随便贴

来源: 新华网 作者: 陈璐 2014-05-27 09:20:00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我们这就是上了贼船。”进入农业领域创业3年,北京青蔬园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创始人之一薛朴如有了如此的创业感受,她与合伙人在北京通州近郊承包了200亩地,种养了30种以上的蔬果和畜禽,初步实现了自己的田园梦,也深感到农业路的“蜀道之难”。

  另一位致力于农业有机农产品研发的徐亚南在奋斗了15年后,才感觉总算熬过了苦日子。她投资上千万元研究农业有机肥,评估价值为3000万元的技术在研发成功之后却面临着“有价无市”的状况,为了普及这项对整个农业都有益的技术,徐亚南想到了用技术换产品的方式,也就是农民免费拿到肥料,丰收时再归还等值的农产品。

  此外,一篇记述农业创业经历的文章《巴山农夫:3000万元的农业项目如何落败》在互联网上热传,巴山农夫创始人董生辉坦白地写下了在生态农业里摸爬滚打一年的经历。虽然阶段性的失败很大原因是由于投资方资金链没有跟上,但字里行间谈得更多的是农业创业的经验和特殊性。

  这些人并不是种地出身的“新农人”,放弃城市生活,选择到乡下去耕耘土地,用他们的高学历和新观念改变着这个最古老的行业。中国青年报记者在与几位新农人的交流中,“苦”是聊天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时不时夹杂着对农业创业能否成功的怀疑。在食品安全不破不立和农业整体落后的今天,他们选择进入这个领域创业,迎接他们的却没有想象中的美好。

  前端:坐在写字楼里谈种地靠谱吗

  新农人的共同点是他们坚持的观念,即摒除过量使用化肥、农药,尊崇作物自然生长规律,回归中国传统上“慢慢来”的种植节奏。具体的种植工作还是要依靠雇佣技术顾问和农民完成。薛朴如的团队聘用了经验丰富的技术顾问,本以为只要做好监督工作就可以了,可现实告诉他们没那么容易。

  首先,租来的土地并不能直接耕种,必须先改良土壤、调节土壤酸碱度等,再加上基础设施建设,这就要花费3~5年时间。也就是说,在开始的几年内农场收获基本可以忽略不计,人力和维护成本却需要不断投入。

  找到非转基因、生产性很好的优良种子也很困难。等到把种子撒到土地里时也不是万事大吉了,灌溉、施肥、收割,每一步都需要精准的节气安排。培育好的苗晚了几天定植,就不会长出东西,它才不管你订单发没发出去。好在,这些种地的经验有技术人员指导。

  真正不可控的是自然环境,这是董生辉最深刻的认识。在山区种地大多数还是要看天吃饭,比如去年的雨水多,曾经连续下了一个多月的雨,采收的时候又连续晴了一个多月,这对蔬菜的品质有很大影响。薛朴如的农场也遭遇过冰雹,导致土地减产。

  此外,令他们没想到的是,更牵扯精力的是和所雇佣的农民打交道。在管理整体素质仍然较低的农民时,现代企业里那一套方法统统用不上。

  巴山农夫的3000亩基地中,有1/3是农民自己的土地,按照协议,农民只要按照公司的要求和标准种植,公司就负责回收。可实际情况是,农民为了产量会偷偷施用化学肥料,由于面积太大,公司又没办法全程监控。如果不回收不合格的产品,农民就会去告公司违约,甚至会拉帮结伙到公司闹事。而在农场的土地上,雇用的农民因为有固定工资,往往很懒散,天天监督也不现实。“虽然很恼火,却也得罪不起。”董生辉说。

  已经不做巴山农夫的董生辉仍时常出入各生态农业论坛,和诸多新农人交流,有时他怀疑:“一堆城里人坐在写字楼谈种地的事儿,靠谱吗?”他认为,新农人大多数没有农业技术,他们的优势是在营销、推广等后端,可是对于农业来说,没有过硬的产品,哪里来的后期营销。

  徐亚南走访了很多生态农业企业后发现,除去那些资金很充足或找到良好模式的企业,大多数中小型生态农场都在“熬”。

 [1] [2] 下一页

声明:长城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新闻纠错、新闻爆料联系方式:15511386191 QQ:648308142 。

关键词:高端蔬菜,市场混乱,生态有机,标签

分享到:
打印 收藏本页
责任编辑:武亚宁
关闭